西藏旅游搜索

四、旁辛—加热萨 所属组别

    
    
    主题:四、旁辛—加热萨 所属组别:
    四、旁辛—加热萨
    
    
    昏昏沉沉的一夜,无梦。一觉醒来,蓝天白云,极棒的天气。
    好天气带来好兆头,令人兴奋的是:更桑钻出帐篷也精神抖擞,完全恢复状态。我心里直庆幸昨夜二人即没有上吐也没有下泻,那太足的油水只不过使我们难受了一阵子,营养都还全在肚子里,一点也没糟踏。真是天助我也!
    饥渴促使我们急急赶路。很快就到了朱村。
    也许是男人们都去修路了,留下的人们对我们这两个外来者表现出了漠然的恬淡。
    村庄不大,只有十来户人家,散落在陡直的山坡上。远远看去,山上的人就住在山下人家的头顶。没有人对我们的到来表示好奇,甚至没有人来打招呼。我们很快找到了水源:村边有一排高大的经幡,下面就是青洌的溪水。
    潺潺的水声宛若仙曲,痛饮一番,神气顿时清爽。拍照若干,继续前进。
    前行又是高的令人望而生畏的陡坡,从资料上看,从墨脱县城走到我此次大峡谷旅行的的终点大峡谷顶端的扎曲,海拔只从600多上升到2000多米,垂直高度只有1000多米。而昨天一个下午我们就上升了1000多米,可今天的这个陡坡看起来又是个1000多米,真是没办法,说什么都没有用,只有爬了!路就在脚下,走就是了。事实上,我这个“雅漂三分队”和“国家队二分队”走的逆江而上的这一段地图上的沿江之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翻山,真正能看到江面的时间不到十分之一。这一点走过山的人心中都有数。徒步大峡谷的一个多月,每天就这样上上下下,我和更桑不止一次发牢骚:这鬼地方,我们走的路只算上升的总高度也有好几个珠穆朗玛峰了吧?
    这天,走到下午一点,我和更桑在一股极佳的泉水旁埋锅造饭——这天的第一顿饭,不知道该叫早餐还是午餐。所谓的锅就是装压缩饼干的铁皮桶。这东西作行军锅真是妙极了,薄到不足一毫米,灌一桶水转眼就开,更妙的是煮一桶稀饭也刚好够我和更桑两个人饱餐一顿。真是妙不可言。这口妙不可言的“行军锅”,我们一直用到二十多天后将要离开大峡谷的前一天才破。仿佛一切都是定数。更桑要扔掉时,我甚至有些舍不得,但想想确实又没有什么用了,再背着只是徒添重量,摧残自己,那么就扔吧。人总的面对现实,无谓的抒情只能徒添麻烦。
    这天的早饭(或者叫午饭),吃完已是下午三点。和暖的阳光照在脸上,舒服得人懒洋洋的。脚下林木遮挡的目不可及的谷底,是咆哮的雅鲁藏布江。涛声穿越谷中朵朵棉花云清晰入耳如同仙乐。此时此地,在大峡谷的绿色气息中刚饱餐了一肚子大米稀饭的我竟有一种醉酒的感觉,于是干脆拿出防潮垫躺下睡觉,顺便把早上收拾时尚朝露未干的帐篷拿出来晒干,以减轻重量。
    朦胧了没两分钟竟睡着了,还做了一个三级梦,和一心仪女子将入洞房……更桑弄醒了我,递我一支烟说:走,走了,天意思思……我回到现实,没怨更桑坏了我的梦中好事,乐呵呵的爬起来继续爬山。现在最现实的是赶快走出这世界第一大峡谷,何时入洞房是老天的事,和梦没多大关系。眼前的美景让我陶醉。
    神青气爽,尽管今天这个坡比昨天的还要大,但三个小时后我们就爬到了山顶,前行不远,一个大拐弯呈现眼前,和从资料上看到的扎曲拐弯形状差不多。从地图上看,这个地方靠近旁辛乡,我懒洋洋的在日记本上称之为“近旁辛乡拐弯”。架起三角架,反转、黑白、彩负一通狂拍,怕更桑等的着急,便让他到前面有水的地方等我。边拍便走,可惜光线不是太好。走到一个山口,地势宽阔,便打算就地宿营,明早等等光线再好好拍几张。但更桑却不知去向,只好转过山口大呼小叫向前追,一追就追到天黑,直喊的嗓子都快裂了,才在一个山坳里的瀑布下追上更桑,不由得冲他大发雷霆,嚷嚷坏了我的好事。更桑怯生生的望着我,一言不发,等我嚷嚷完了才说:“那我们再回去……”我这才清醒,我的怒火其实没几分道理。更桑兄弟是遵我言到有水的地方等我的,昨夜没喝上水,今晚要再喝不上,实在有点要命……天已经黑了,山下已可看见灯光,应该是已经快到旁辛乡了。
    继续前进吧。打亮两只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我们摸到旁辛乡,发现这里竟然有电视,找到书记一问,通过卫星天线可以收到五个台,但全乡各村1900人就乡政府这里有这一台彩电,也只有乡政府所在地有这一台5.5万千瓦的小水电站。这个水电站发出的电是我走过的4/3个中国里所见的最弱的电能——旁辛乡党委书记在他的家中看我的介绍信时,屋里大亮着电灯,但灯丝的光弱到还是要我打亮手电筒照在纸上才能看清白纸上的黑字。
    书记就着如豆电灯仔细察看了我的介绍信和各种证件后发话:那就住招待所嘛,给炊事员打个招呼……招待所就是一间屋子两张床,没通如豆电灯。我奢侈地点了两根蜡烛记日记时才觉的全身衣服都湿透了,贴在身上凉冰冰的。刚才夜色中下山跑得太急了,汗透衣衫。晚上这湿衣服我晚上睡觉时塞进睡袋用体温暖了一夜,到第二天出发时还是半干。——乡长洛桑在烛光下接受了我的采访:旁辛是一个纯农业乡,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兼种一些香蕉、桔子、桃子等水果,年人均纯收入有1200元,从数字上看,还不算太贫困。全乡有三所小学,除乡里的中心小学有40多学生外,其他两所乡村小学还有20多个孩子。乡里的小学只有一、二年级,三、四年级要到县里去上,再高一点就只有到大峡谷外面的林芝地区去上了。
    旁辛有一项极具研究价值的当地副业——制作石锅。大峡谷地区的门巴、珞巴、藏族等各族居民现在还在使用石头做的锅煮饭烧菜。虽然铁锅、铜锅、铝锅早已大量输入这片雪域孤岛,但当地人还是喜欢使用石锅作为当家灶具。
    对外来者而言,这石锅可以使人自然而然联想到石器时代。除了猎奇自然还要想着研究。但对当地人而言,石锅就仅仅是他们的日常炊具而已。仅此而已。这石锅虽然传热慢,烧起来费劲,但散热也慢,自有不可道尽之妙处。我走访的当地人都坚持认为石锅做的饭要比铁锅、铝锅更香一些。在墨脱县城时,县民宗局长次仁旺堆为我展示了他收藏的一大堆来自旁辛乡的石锅,大的直径有三尺,小的只有几寸,还慷慨的要送我一个。要不是大峡谷这漫漫长长的“猴子路”,我说什么也要背一只回来,……但我实在不是大力士,只有谢谢他的好意。次仁旺堆局长嘱咐我说:旁辛是石锅最著名的产地,一定要好好看看啊……那时我就计划到了旁辛要用至少一天好好拍拍石锅的制作过程。
    据称做石锅的原料是雅鲁藏布江岸边陡岩上当地特有的一种灰褐色皂石,这种石头质地绵软,据称可耐摄氏2000度的高温。选好石料,先要用铁斧挖成方形再砍去四角,做成圆形毛坯。再砍去多余部分,慢慢铲出平滑的锅壁、锅底。
    作这活儿要有非凡的耐心和机巧的心智。一朝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做成的石锅一般上下一般粗,壁薄底厚,锅底厚1.5厘米左右,锅壁一般不到1厘米。
    在大峡谷,目前还在使用的还有石杵、石臼、石磨等等。
    按我“徒步长江”时的老脾气,碰到这种事是要住上十天半月探个究竟,拍个痛快的。但人算不如天算,洛桑乡长说现在全乡劳力都去108k修路去了,制作石锅的能工巧匠都不在,而我又最讨厌假兮兮的摆拍,只有留下遗憾,下次再说了,如果还有下次的话。现在只有听听景儿了。要搁以往我会留下来等待,但这次,真是没办法。时间没有,金钱没有,我们单枪匹马,后无援手,前途莫测,等巧匠回来又遥遥无期,算了吧,早早赶路。
    在旁辛乡算是好好补充了一下,深夜里我们吃上了用铝锅做的真正的大米饭,还有佛手瓜丝烧罐头。油水一足,体力大增,次日我们一口气就穿越了两个村庄,赶到一个能看见U形大拐弯的地方,决定等等明早的光线。山口有一块平地,刚好能容下帐篷,只是,又是没有水。
    放眼回望,这一段应算人烟稠密,江的右岸被开成一片片田野。这时我们最没孤独感的一天。
    旁辛、加热萨乡这一带居住的主要是门巴人,门巴族占总人口尚不到一万的墨脱全县人口的70%以上,门巴族也是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县、错那县、林芝、察隅等。喜马拉雅山东南的这方秘境,峰峦重叠,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四季常青,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1 3 世纪,错那以南的门隅地区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上与藏族有着密切联系,长期使用藏历、藏币。
    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
    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语、藏文。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藏历元旦是门巴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年7 月,都要庆祝本民族的望果
    节。
    门隅是门巴族的发祥地。门隅意为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平原区,又称“白隅吉姆邦”,其含意是隐藏着的一块美丽的处女地。门隅举世闻名,与这里转世过一位著
    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达赖六世分不开。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加措是门巴族,他留下的不朽诗集《仓央嘉措情歌集》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至今,门巴族地区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仓央加措的神奇传说。他的情歌,脱胎于门巴族民歌,在格律和风格上都保持着门巴族情歌的特色。我印象较深的一首是:
    从那东方山顶
    升起洁白的月亮
    未嫁少女的脸庞
    显现在我心上
    ……
    这一带的另一个主要民族——占目前墨脱总人口13.3%的珞巴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只有几千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最为集中。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民族意愿,正式定名为珞巴族。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地方言差异较大,少数人通晓藏语和藏文。珞巴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的原始方法。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架栈桥、过独木、爬“天梯”、飞溜索、穿藤网,是珞巴族的交通绝技。直到2 0 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刀耕火种兼营狩猎,大型猎物平均分配的古老习俗,至今还在沿袭。
    …… ……
    离开旁辛乡政府又是令人腿肚子发软的陡直上坡,上了半天,上到一个岔路,正不知怎么走,回望山下,书记却还一直在山下,正用手势给我们指引方向。看来,他早就知道我们在这里会不知怎么走,担心我们走错路,就在山下等着。这很令我感动。
    我和更桑沿着雅鲁藏布江的方向继续前进,上了大约三个小时,路开始平缓。转过一个山腰,峡谷豁然开朗,雅鲁藏布江右岸的山坡出现了三个并排的村庄,这一面的山坡也全部被开成了田地。——不亲眼看到这些,很难想象这里竟有这样的人烟稠密处。这里也使我所见的大峡谷中人烟最稠密的地方。
    近宗荣村时,路一直下到了雅鲁藏布江边,这是离开墨脱以后,我最贴近雅鲁藏布江的地方。只见江水来处水流湍急,长焦拍了两张,镜头里的浪涛惊心动魄。
    在村边,我看见了一位罕见的当地美女,那群人也很热情,本来我想跟随他们到家中,采访拍摄一下他们的生活,但摸摸口袋囊中羞涩、算算时间任重道远根本不可能。按照我以前的惯例必不可少的常规采访,这时却显得有些奢侈了,没有可能多加逗留。我和更桑这个“雅漂第三分队”既没有时间和精力多耽误,再想起那传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可怕的“下毒”传说,我只好举起相机多多拍了几张照片。抓紧时间匆匆赶路。
    村庄里到处是桔子树,可惜桔子都长得很小,味道也很酸。但不管怎样这是桔子呀,富含维生素。一群小孩围上来捧出一些让我饱餐。一个老太太还专门跑回家专门拿了许多。
    吃着桔子我们舒舒服服继续前进。
    过了宗荣村仍是上坡,但已经不很陡了,我先爬上高处,等更桑。
    只见一股云从山腰升起,开始我以为那是炊烟,后来竟然惊异地发现那竟然是——云。这样的奇观真的很难见到。
    沿着山腰我们继续前进,这天下午吃饱喝足路也不太陡,走的我们很是惬意,觉得这样走路真是一种享受。只是,途中遇到二位返回回县里的干部,他们说从甘代出发时并没见到杨勇他们到来。按时间算,杨勇他们早该到甘代了,到现在仍然没有消息,这很令人担忧。
    这消息令人有点沮丧,告别两位干部,我和更桑默默走着,谁也不想多说话,为了打破沉寂的气氛,我便向更桑学习语言:
    蚂蝗---扎白 蛇---追 收音机---刚毅
    桔子---差里马 竹子---怒马 烟---塔马
    很巧的是,下午5点多,走完一段缓坡,在一个山口,休息的时候,我发现向右侧山上只要爬几米,我们就可以看见一处“U”字形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便决定早早就地在山口露营。
    只是扎好帐篷,更桑拎了桶去找水,近一小时后才回来,说下了很久一直没有看见水。看来这个晚上不幸又喝不上水了。
    这个消息并没有增加我口渴的感觉。更桑找水的时候,我到右侧山顶仔细转悠,发现一个极佳的拍摄“U”字形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角度。这很令人兴奋。
    天很快黑了,只有钻进帐篷躺着。我又一口气吃了两块压缩饼干。这天食欲奇佳,露营后我总共吃了四块压缩饼干。这使我在这天晚上后来的时光一直口渴,渴到了几乎难以忍受的程度。
    打开GPS定位,这整整一天我们走得直线距离其实不过6公里。
    晚上,从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听到了发现绒扎大瀑布的消息。报道说瀑布高30米,宽50米……报道还说16日“国家队大瀑布分队”还看见第二个瀑布,但还要走一天。
    我仔细看了看时间,这一天是19日。
    天刚亮,我就爬起来到昨天下午看好的地方去拍照片,角度真的不错,视线所及,U”字形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清清楚楚。我先砍去了挡视线的一些大树枝,手有些哆嗦。旁边还有一棵挡视线的树,挡的不太厉害,犹豫了半天,还是不忍心就没再砍。
    天光开始是发红,后发亮,再后露出一些蓝天,美极了。
    回头看,右手方向,竟然又能看见南迦巴瓦雪山,赶忙又拍若干照片。
    太阳出来了,四周却是开始发灰,烟雾弥漫。峡谷中的景观随着光线股股照在江面,飞速变化,我全神贯注构图、按快门。可惜镜头里眩光太大,拍的我实在心中无数。很快就不能再拍了。我又找到昨天拍照的角度,仍是灰蒙蒙的。
    收拾帐篷的时候,只见云雾又从江中升起。匆匆弄完交给更桑打点,我又爬上山去拍了若干。
    拍完照片已经是10点多,赶忙出发,走了两个小时后,12时许我们才终于见到了水。猛喝一气。
    这两小时真是又饥又渴,甚至弄的更桑一路上几次表示对能否在12点前喝上水表示怀疑。总是没水,总是没有水,终找到水的时候,兴奋的直唱歌。
    不过好在走在途中我们心中有数,喝上水的希望就在可以看见的前方。过山口以后,走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就看见了水。那水就在一条清晰的我们前方的看起来必须经过的河谷。——只是看起来,估计要远在两小时后才能到。事实上,我们从看见水到真正抵达水边,用了大约两个半小时。
    过山口前有一段,我们一直怀疑走错了路。便在那个岔口我们停住脚步休息以清醒脑瓜加强判断能力,不久,竟然出现二个小孩。
    小孩一指,原来正确的道路竟是那条看起来似乎久无人迹、杂草没头的小道。告别小孩以后的好一阵子,我走的十分紧张,疑心小孩在骗我们,因为这路走的几乎就是在一直淹没我们的杂草里钻。又想怎么可能?这么纯朴的小孩怎么会骗我们,没有道理嘛。好在不久过了一个竟然修筑着木门的山口,到加热萨乡的“坦途”就清清楚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便感叹自己良心有些杂了。
    在那条有着瀑布的水边,我和更桑又开始煮稀饭。这些天,我和更桑只能吃这半干半稀的米饭,但每次都吃的香极了,从来没有感到胃口不好。这天我们特意多煮了一点。每人两大碗,吃得有些撑。
    吃完饭,大约下午两点又出发,一直下山。
    下到江边,再上一个小山坡就是加热萨。
    这段路途中路还是不时有塌方。有一段饶一个塌方绕到靠近雅鲁藏布江中的一个险滩,看起来,水势不亚于我们曾经冲过的任何一个险滩,面对汹涌波涛,不有感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确险,要想漂的话将非常困难。
    快到加热萨乡的时候,遇到一群正在田里劳作后休息当地人,拿瓶川曲酒,男男女女互想传递着干喝。我自然也喝了很多。
    下午4时我们到达加热萨乡。加热萨乡比旁辛要小,而且房子也要分散的多。
    乡政府是一排破旧的铁皮房子,空空荡荡的,没有看见一个人。
    看看时间还早。我和更桑没作停留继续前进。
    算起来,夜以继日的翻山越岭,离开墨脱的这第 5天我们就走过了加热萨乡。速度比我预计的还要快一些。从地图上看,再有一天就到墨脱县最西端的甘代乡了,可杨勇他们的一分队还是没有一点消息。
    老实说,感觉中这段行程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危险,这条小路也还象模象样,本来就是甘代、加热萨、旁辛三乡通往墨脱县城的“交通要道”嘛。
    只是,这三个乡的全部人口加起来也没多少,实在还是称的上是人迹罕至。
    回想起来,其实一路上塌方、泥石流不断,时时毁坏路面,危险其实无处不在。只是我和更桑对这些在已麻木,也别无选择,只有向前。
    事实上,在这条路上丧生的有名有姓的墨脱人就不少。
    我们,只是运气比较好罢了。
    
    
    版权所有:tbcj 原作 提交时间:17:25:56 9月2日 >> 给作者留言
    
    --------------------------------------------------------------------------------
       其它网站转载或转贴须注明出处,传统媒体转载须事先与原作者和新浪网联系,本贴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主题名称: 转贴出处:
    
    加贴内容:
    
    
     如您想以其他身份发言,可以直接输入该身份的会员代号和密码。
    会员代号: 会员密码:
    链接名称:
    
    
    
    
    链接 URL: 欢迎tbcj来到山野论坛论坛。
    图象 URL:
    电子邮箱: 回帖通知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2005-12-14 03:43:08  By: 西藏旅游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CCT 康辉国旅- 四川中国康辉国际旅行社 『 点击查看电子地图 』
CCT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旅行社许可证号:L-SC-GJ00030 国际一类社
中国国家旅游局指定办理中国公民出入境游的国际旅行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仙桥北路3号SOHO大厦3楼 - 康辉国旅总部. 旅游接待A23
TEL:86-28- 86082622 / 86082022 / 86080300 FAX: 86656234
西藏旅游咨询预订服务: (86-28)- 86082622   86082122  给我们写信咨询和预订
Sponsored Links
    
特别声明:
A:关于美景旅游网独立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版权由我们全部保留;
2、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任何网站及媒体均可以免费使用,如转载我们的文章或图片,
请注明来自美景旅游网 并链接到 www.mjjq.com,商业用途请先联系我们;
3、免责:我们在我们能知悉的范围内努力保证所有采写文章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但不对真实性和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本站采写文章图片如果和事实有所出入,美景旅游网不承担连带责任;

B:关于美景旅游网采用非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页面的文章、图片等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2、免责:由于采集的图片、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内容页面标注的作者、出处和原版权者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您是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版权所有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如果您反对我们的使用,本着对版权人尊重的原则,我们会立即删除有版权问题的文章或图片内容。
3、本页面发表、转载的文章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西藏旅游
Tibet Travel
西藏旅游目的地 new
西藏圣地之旅-魅力珠峰+天湖纳木措之旅九日游
走进神秘西藏
西藏风光图库 new
热门点击
文档索引
-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商业合作- 广告托播-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加入收藏-
©2002-2008 Copyright  MJJQ.COM China Meijin Travel Web.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Laomei Blog
Tel:86-28-86082622 - 86082022 - 86082122  Fax:86-28-86082122
版权所有: 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西藏旅游 保留所有权利 .蜀ICP备05001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