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自己忘在了墨脱(四)独木桥,塌方区以及我的恐高症。
7月31日,雨转晴,阿尼——背崩。
原本5个小时的路我们花了7小时。
疼,腿疼,终于明白这是走墨脱的必修课。
岌岌可危的桥,江边的塌方区,我的恐高症被治得差不多了。
进入墨脱最痛苦的一天。
一夜无梦,早起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好。
瘦小的王老板打着哈欠蹲在火边,骂骂咧咧得述说昨天晚上的遭遇,让大家看他身上被咬的疙瘩。
众人都把收获展示出来,无一幸免,数县里的小杨和尼玛被咬得最厉害,他们因为脱了长衣长裤盖毯子,浑身上下被咬的包至少上百个。而我和黄剑用自己的睡袋,只有少数几个疙瘩。
不过就那少数几个疙瘩已经让我痛苦不堪,中间一个透明的水泡,边上一圈红色的硬块,怎么挠也不止痒,清凉油风油精根本不管用。
更可怕的是墨脱流行疟疾,这种俗名打摆子的传染病靠蚊虫叮咬传播,需要特殊的药奎宁治疗。我们这次没有买到奎宁,而县医院的小杨告诉我们,每年的7、8月,墨脱的奎宁肯定缺货。
万一不小心染疾,后果难以设想。越想越害怕,赶紧收拾行李。
我们开始收拾睡袋,把睡袋提起来抖抖再折叠。突然听见黄剑大叫一声,我很奇怪地探头过去看发生了什么事,他是稳重老练的,不会轻易这样举动。
一看我也呆了,大拇指粗的一只蚂蝗正趴在他的睡袋里!
大概就是行李上带进来的蚂蝗,趁着夜黑人寐爬上了床,可怜的黄剑成了牺牲品。一整个晚上,吸得那么饱满的身体,都是血啊。那蚂蝗看上去涨得都快裂开了。
黄剑终于也忍不住骂开了,骂那该死的蚂蝗。他说刚才还在裤子里也发现一只,也是吃饱了他的血。
阿尼桥是墨脱许许多多桥中的一座不大的钢索桥,并不起眼。
墨脱多水,桥自然也多,大河大桥,小溪小桥,我在那里把这辈子该过的桥都过完了吧。
这里的桥大概有四种。
一种钢索吊桥,比如阿尼桥,用钢筋搭桥架,桥面铺木板。
一种藤桥,著名的德兴藤桥既是,整座桥用特别的藤条编制而成。
一种溜索桥,一根钢筋横过江面,人绑在上面滑过去。
再一种独木桥,水面稍窄的地方,几块木板或原木搭过去就成了桥。
藤桥和溜索桥已经很少,我们这一天没有见到,吊桥和独木桥唱了主角。现在想起来,那些岌岌可危的桥还在我的眼前晃动,我想我是无法将过桥的记忆从脑子里抹去了。
从小我就有很严重的恐高症。最初到厦门,我连日光岩都不敢上去,一到高处就双腿发软,感觉脚底下陷,总有想往下跳的冲动。
偏偏我何其不幸,喜欢上户外运动,爬高是少不了的事情。日子久了,经历多了,症状倒也好了不少。
可是走在墨脱的吊桥上,我还是头皮发麻。
阿尼桥出来,一路还有三座吊桥,然后是著名的解放大桥。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过完这些桥,到达背崩,那里是乡政府所在地,条件相对较好。
走上第一座桥之前,我对前后的人说,你们都别跟着我我啊,让我一个人走,等我过去了你们再上来。
吊桥都是用钢筋固定在两岸,底下是悬空的,人走在上面晃动得很厉害。如果走的人多了,各人节奏不一样,走在上面就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摇晃。我害怕自己承受不了那种震荡。
我深吸一口气,蹑手蹑脚迈出了第一步。桥面的木板看上去有些年份了,有的地方已经腐烂,桥中间的木板铺得较密,两边的则稀疏得多。
刚开始的时候桥晃动得并不厉害,只是轻轻左右摆动。但是到了桥中间,一直受力的桥震动幅度越来越大,加上水面的冷风,我开始头晕。
我停顿在桥中央,试图让桥的摆动缓和一下。不经意地低下头,脚底下是波涛汹涌的河水,一瞬间我感觉钢索断裂,桥面迅速下沉,我也将掉进咆哮的河水之中。
顷刻间天旋地转,赶紧收回视线,往前看,只看着前方,不看脚下,这样就不会害怕。在心里告戒自己。
我再次慢慢挪动脚步,目视前方,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接近路面还有几米,我再也忍不住,小跑几步到了陆地上。
过来了,我过来了,兴奋得回身对着桥那头的黄剑和向东挥舞双臂,这是我头一次一个人走过这样长的吊桥!
我拒绝了他们要扶我过桥的好心,我想一个人走过来,我真的做到了。
黄剑总说我太好强太倔,很多时候我拒绝别人的帮助,不是不领情,我只是想,接受惯了援助,要是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呢,那时候我该怎么办?而且野外环境,尤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每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照顾好自己,我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所以我努力做好一切事情,自己管好自己。
胜利过了第一座桥,我心里的激动和高兴难以述说。对于别人来说非常平常的事情,我知道自己花费了多少勇气才做到。
我忍不住大声喊叫,我过来了,我过来了!
到了第二座吊桥,我想给自己一次新的挑战,和大部队一起走过去。有了前一次的经验,这回不那么害怕了,不看脚下直视前方,没费什么劲就顺利通过。
再过了四号桥,下一个目标就是解放大桥,今天的住宿地就快到了。我竟然有些念念不舍,开始觉得不过瘾,心想要是再来几座吊桥多好。
吊桥没有了,独木桥却随处可见。
墨脱容易塌方泥石流,又值雨季,山里沟壑万千,过路人遇到溪水,窄点浅点的地方放几块石头垫脚,宽些深些的地方就搭了独木桥。
用木板或原木往水上一放,两头搭在地上,不平的垫块石头,墨脱的独木桥可不那么好走。
一来木板木头长期泡在水里,表面非常滑,很多还长了青苔。
二来临时搭的木头木板没有好好固定,晃动得很厉害,要是还用石头垫高的就更不稳定。
三来桥下水流湍急,一不小心就有被水冲走的危险。
每次看见这样的桥我都倒吸一口冷气,有恐高症的人平衡能力都不好,真是为难死我了。
多是两根原木,歪歪斜斜随意搭在水面,战战巍巍踩上去,另外一头说不定就翘起来了。表面象抹了油一般,我的登山鞋底号称飞机轮胎底,防止硬石块很好,可以一沾水就奇滑,简直无法站稳。
再一看脚下那水,气势汹汹地咆哮而来,仿佛张大嘴的怪兽,还有强烈的阳光,经过水面的反射让人头晕目眩。
幸亏我有三脚架,我把它当拐杖用,撑到水里或木板上保持身体平衡。三个支点是最稳定的结构,中学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
心想走独木桥一定是我最狼狈的时候,弯腰驮背拄着拐杖,半天挪动一小段,形象全无。
对黄剑羡慕得不行,他的平衡能力极好,背着大摄影包身轻如燕,许多时候还举着摄像机,一心两用,眨眼就到了桥这头。
好几次我困在独木桥中间几乎无法动弹。可怜巴巴地站在那里发怵,眼看黄剑在对面举了机拍我的狼狈样儿,恨得牙痒痒的。
我不会接受别人的帮助,可我还是希望有人说要来扶我。
我想我可能真的太好强,我从来不开口要求帮忙。
我有个不大好的毛病,受惊吓会忍不住大声尖叫,开始的时候黄剑不习惯,他说没有被别的东西吓着,反而是我的叫声影响了他。
过了三号桥以后,他忙着拍满天飞舞的蝴蝶,我一个人跑回桥对面的泉水边洗黄瓜。又担心他找不到我,就对着他的方向大叫了几声。
等我回去,他面色苍白地正四处找我,他说你刚才是不是大叫了,他说他听见我的叫声,以为我出了什么事情,担心我掉到山崖底下去了,还是被什么野兽袭击。他吓坏了。
从此我不再大叫,我不想因为自己带给别人不便。
进入墨脱的第三天,我们终于明白,这条路为什么被称为最难的徒步路线。
其实从派区往县城走是比较省力的,除了翻越多雄拉山的半天,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平路和下坡。
但是,路是马道,顾名思义,给马走的山路。水土流失严重,土被冲刷得不见踪影,路面都是石头,大大小小的尖利硌脚。长流不息的溪水通常逆向流过,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在涉溪,淌过没及脚踝甚至膝盖的溪流。
前一天黄剑还得意洋洋向我宣称,墨脱的路难度系数太低,还不及他刚走过的茶马古道。事隔不过一天,他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
没完没了的雨,每一天从头到脚没有一丝干的地方。
没有尽头的石头和溪水,一整天走在风景没有任何变化的热带林子里,蚂蝗蚊子虫不断。今天蚂蝗添了个新品种。袖珍型号,黑色,头发般粗细,最短的大概只有2毫米长。喜欢钻鞋眼和袜子。杀伤力不次于个头肥大的那种。
看不见终点的下坡路,不要以为下坡比上坡容易。倾斜度大,路面滑,顺着一条溪流下山,那种滋味并不好受。我平时爬山从来不会有反应,此时却只觉得双腿沉重,大腿和小腿肌肉紧张,最难受的是膝盖,每走一步都剧痛,腿几乎要从那里断裂成两半。
疼,腿疼!
以前看别人的墨脱经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会腿疼,而且那些作者都是最优秀的户外运动专家。很多事情不身临其境是无法体会的,我终于明白。
拖着痛到麻木的腿下坡,不停地下,下个不停,黄剑忍不住对我说,要是现在有坡可以上多好啊!
走到这样的境地,向往上坡路,这个我眼中的钢铁超人也无法忍受了。
另外一个挑战是过塌方区。
墨脱的塌方是泥石流是有名的,地质层不稳定,雨季降水多,要想避免塌方区是不可能的。
往往是沿着江边的山路前进,另一边是陡峭的山崖,走着走着,前面突然见不到路,一个巨大的斜坡呈现,坡度一般在45度以上,碎石头流沙,还有无数硕大的岩石挡住去路。
其间有先行的人踩出来的脚窝,歪歪曲曲蜿蜒向前。
鼓足勇气吧,整座山都塌了,想绕行都没有地方可走。
抬头看看上面,泥石流还在冲刷山体,岩石好象用胶水粘在稀少的土里,风吹雨打的随时会象下雨一样往下砸。
低头看脚下,滚滚的雅鲁藏布看似平静,可万一一不留神踩空掉进去,生存的机会等于零,滔滔江水马上会把人淹没不留痕迹。
过塌方区的窍门是速度要快,尽量少在上面停留,以免被再次塌下的飞石击中。背夫们负重几十斤,胆大心细,风一般跑了过去。
我无法做到这一点。背上的十多斤东西和手里的三脚架此时重如千斤,我一般半蹲,一手拿三脚架,一手随时准备扶地面,一步一步挪动。
别人留下的脚窝也不完全可靠,因为沙石一直在流动。还有的地方落脚点太小,我尝试着拓大一些。
塌方区短则几十米,长则几百米,每次经过时我只看脚下的路,不敢放眼江水那边。常常走出一身冷汗。
走得多了,渐渐适应。
有一次我跟在王老板后面,走到一个几乎找不到落脚点的地方正犹豫着,一抬头看见他回身向我走来,我赶紧大声让他不要回来,我说不用来接我,我自己能行。
可是他不搭理我,继续回走,一直走到我面前,我这才发现他面色难看,双脚发抖。
我不走了,我要找个人扶我过去。掉到江里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喘着粗气说。
我哑然。一个男子汉说出这样的话,不是迫不得已,我想他是怎么也不会这样的吧。
向东赶紧过来帮他。
过了中午雨停了。太阳露了脸。
冲锋衣穿不住了,遮阳帽拿出来戴上。开始理解热带雨林的含义,要么拼命下雨,要么太阳烤得死人。
过了四号桥以后道路逐渐开阔,路边的林子也少了,我们暴露在毒辣的正午的太阳光底下,好象一条条缺水的鱼。
拍片耽误了时间,县里的干部们走到我们前面去了。黄剑和我一路猛赶,转过一个山头的时候看见他们在江边休息,他们的身后就是解放大桥。
快到了,快到了。他们早就对我说过,今天过一座桥就是朝目的地接近一点,解放大桥是最后一座桥。
心里高兴,脚下加快步伐。
可是走啊走啊,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没到。山路弯曲,绕来绕去,眼看着那么一点点的距离,我们硬是走了一个小时。
解放大桥有部队把守,过往要检查边防证。趁机在那里休息了一阵,找个凉快的地方坐会儿,抓蚂蝗。找守桥的士兵要了点开水,心满意足的洗了个脸。
出发,他们跟我说,翻过前面的山,过三个坡,就到了背甭。
另外一种酷刑开始了。墨脱干净的空气让日照完全没有阻隔地射到我们身上,山上都是灌木,没有树荫。我们好象上了铁板烧,身体表面摸上去都烫手,水分被榨干,象狗一样张大嘴巴喘粗气。
下雨吧,下雨吧,刚刚还厌倦雨天的一群人恨不得仰天长啸,呼风唤雨。
还是下坡好,黄剑也忘了他想要上坡的愿望,我们又想走下坡路了。
墨脱啊,我算是领教你了。
背崩是墨脱最繁华的一个乡。著名的墨脱希望小学就建在那里
爬上一个山坡,眼前又另外一个山坡,看不见终点究竟在什么地方。炙热让我喉咙冒烟,浑身仿佛用汗洗了个澡,我一口气灌下一瓶600毫升的农夫果园,肚子撑得象个大皮球,口舌却仍然干燥难忍。
筋疲力尽的我站在一个山脚下休息,小杨指着山顶对我说,就到了,就到了,爬到这个山顶,再穿过背崩村,就到乡政府了。
爬上这个山?我抬头看了一眼山顶,几乎瘫倒在地。接近垂直的坡度,山上所有的东西都将暴露在毒辣的阳光之中。
边上的人已经行动,无奈的我赶紧跟上,走在队伍最后更累,反正都是要上的,多走一步算一步吧。
屏住呼吸猛走一段,然后停下来喘粗气。第三天,是我进入墨脱状态最差的一天,也许是体力消耗达到极限,或者是头天晚上阿尼桥睡眠不好的缘故,虽然这一天的路程最短,计划5小时到达,可是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疲惫,腿沉重得迈不动,呼吸紊乱。
将至坡顶,前面的小杨坐在一片草地上休息,他指着身后的几排房子对我说,这就是背崩的希望小学。
我顿时来了精神。我对学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
暑假期间,学校里空荡荡的。我们四处张望,院子边上的一所房子里走出一个年轻男子,我上前搭话,知道他是学校的老师。
新卫老师是藏族,我对学校充满了好奇,一个劲问他问题。学校的学生多吗?老师有多少?都是本地的老师?你是教什么的?
他有一点点腼腆,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都欣然同意,带我们参观教室,老师的办公室,图书室。
学校里除了教室还有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200多个学生分了6个年级,有九个老师,学生来自附近的十多个村子,交通不便,多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校园里很干净,花坛里种着芍药和蔷薇,看上去那么亲切,我的小学也有这样的花坛和花,那都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
办公室里有算盘,粉笔,红墨水,学生的作业本,课程表,老师和学生的合影照片。我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熟悉。
就象黄剑说的,一到学校里我就如鱼得水,疲惫全无,在镜头前面也自然,谈笑风生。
其实我不喜欢电视,不喜欢镜头,每次面对摄像机,尤其做正式的口播,我恨不得死去不要活了。这是红梅面对蚂蝗的宣言,被我拿来这里用。
我想我和学校天生有缘。
最让人兴奋的是我看到了学校的牌子,因为放假被收在办公室里,上面写着上海印钞厂背崩希望小学。请新卫老师跟我们说说具体情况,他指着墙上的海报,把陈老先生的故事说了一遍。
我看过关于学校的介绍,知道有一个70多岁的老先生,上海印钞厂退休的干部,自己出资并号召厂里集资60万元建了这所希望小学。他亲自把筹到的钱送到背崩来,县里担心他体力不支,特意派了几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去接他,准备万一不行就背他进来。可是陈老先生自己走进来,只是在路上比别人多住了一晚。
听新卫老师亲自讲这个故事的感觉和看书是不一样的,每个教室里都贴着当初学校落成时老先生他们来剪彩的图片,让我想起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
可惜放假,学生们都回家了,要不,也许我可以给他们上堂课,给他们说说外面的世界,说说山外的精彩。
我们在学校里呆了将近一个小时,念念不舍地离开。
后来乡长告诉我们,新卫老师是副校长。我大吃了一惊,我曾问他是不是领导,因为他对学校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笑了笑忙说不是。我们到他家的参观,看见墙上贴着奖状,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很多年以前我们家里也常贴的那种,他自豪地告诉我奖状上的藏名是他的另外一个名字。
面对这样的校长,我觉得自己真有点不适应了。
很快到了山顶,山顶的村子叫背崩村,一个门巴族的小村庄。
村子里很多小孩正在晒太阳,好奇得跟在我们后面,看我们手中的摄像机和相机,还有三脚架。我拿出糖果,她们的大眼睛看着我,不说话。黄剑按捺不住疯狂地按快门,逆光中她们影子笼罩着一圈金色的光芒。她们有些茫然地看着镜头,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黄剑说她们一定没有见过相机,不明白我们在给她们拍照。
幽谷里的花最美。
还有年老的门巴人在自家门口编篓子,纤细的竹蔑在手指间飞舞,密实均匀的篓子已经初具规模。他的身前放着编好的竹簸箕,里面晾着鲜红的辣椒,身后的门楣上挂着用线串起来的鸡蛋壳,好象女子脖子上戴的项链。
鸡蛋是他们的宗教信仰里不可缺少的东西,成串的积蛋壳挂在屋前,起到辟邪的作用。
接近黄昏,整个村子沐浴在阳光里,老人,孩子,猪还有马,走了三天以后,在这个疲惫的下午,我突然感受到平静。平静如背崩村的生活,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
背崩乡政府是个三合院。三排木板平房,中间一片草地,背靠青山,让人神清气爽。
这里有招待所。这个晚上终于有床可以睡,可以一个人一张床,不用再十多个人挤在一起,也不用再担心蚂蝗和吸血文字的袭击。一想起这个,我心里的高兴就难以控制。
还有自来水!趁着太阳没有下山,我到水龙头底下洗头洗脸,黄剑还洗了个澡,让我羡慕得想要是我也是个男的多好!
5天没洗澡了,每天身上的汗啊雨啊泥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我觉得自己都快发霉。
晚饭出奇地丰盛。四菜一汤,新鲜的笋,冬瓜,辣椒炒肉片,酸菜,还有丝瓜汤。我吃了三碗饭,把最后一口汤喝到肚子里,心满意足地看着满桌的狼籍。
第二天是建军节,山下部队在庆祝,乡长和书记下去慰问了一番,后来又一起上山来喝酒。
书记是我的贵州同乡,响应号召到墨脱来工作的大学生。乡长是当地的门巴族,我们泡了茶,坐在屋前的长廊下说话。
乡长跟我说了出入墨脱的另外一条徒步路线。因为派区—墨脱——波密一线要翻越雪山,只有开山的时候才可以走,如果冬天要进出办事,就只能走沿江的那条路。
江,指的是雅鲁藏布江,从林芝县的排隆乡,经过真正的大拐弯处,走几天的无人原始森林,沿着江边的几个门巴村子到108K,然后到县城。一切顺利的话,从排隆到县城要9天时间。
当然9天是他们当地人的速度,倘若换了我去走,就不知道要变成几天了。
乡长说他已经走过三次这条路线,都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听说我想去尝试一下,他极力劝我放弃。
我心里割舍不下,原本的计划就是要去大拐弯处,现在听乡长一说时间,知道这次是去不成了,但是心里一直痒痒的,渴望有奇迹出现。
乡长很健谈,见我对这些事情感兴趣,他跟我们说起他冬天翻越嘎隆拉山的故事。十多个人一起出发,深及人腰的大雪,大伙轮流在最前面用手拔雪拔出一条路,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雪洞,在风雪中迷路,无奈之中返回原处,再次出发花费十多天翻过雪山。
听着这些故事,觉得我们好幸运,我们受了那些苦根本也算不了什么了。
山里的星空特别亮,看满天繁星宝石一般在夜空中眨眼,头就忍不住仰望起来。明天,明天再经过一整天的徒步,我们就将到达莲花圣地墨脱。
建议:
徒步大峡谷的另外一条路线:
排隆——玉梅——扎曲。两天天路程。著名的大拐弯就在扎曲,这里是雅鲁藏布和排隆藏布的交汇合处。
扎曲——八钰。一天路程。
八钰村——鲁古村——甘德乡。两天路程。这段路沿江而行,要过溜索桥,其中有一段无人区,没有村庄。甘德到八钰另外还有一条路是从山上绕行,时间需要三天,危险系数稍小,但体力消耗更大,当地人为了省力赶时间一般不走。
甘德乡是进入墨脱的第一个乡。鲁古是隶属它的一个村庄。
甘德——加拉萨。一天路程。
加拉萨——旁辛。一天路程。
旁辛——108K。一天路程。
108K——墨脱县城。一天路程。
总共9天。
然后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从派区或波密方向走出墨脱。当然也可以先到墨脱县城,再经108K到大峡谷,从排隆出来。
阿尼桥的早餐。
油麻菜摄。
几个墨脱县城的干部,徒步墨脱对他们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
上载图片:
原本5个小时的路我们花了7小时。
疼,腿疼,终于明白这是走墨脱的必修课。
岌岌可危的桥,江边的塌方区,我的恐高症被治得差不多了。
进入墨脱最痛苦的一天。
一夜无梦,早起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好。
瘦小的王老板打着哈欠蹲在火边,骂骂咧咧得述说昨天晚上的遭遇,让大家看他身上被咬的疙瘩。
众人都把收获展示出来,无一幸免,数县里的小杨和尼玛被咬得最厉害,他们因为脱了长衣长裤盖毯子,浑身上下被咬的包至少上百个。而我和黄剑用自己的睡袋,只有少数几个疙瘩。
不过就那少数几个疙瘩已经让我痛苦不堪,中间一个透明的水泡,边上一圈红色的硬块,怎么挠也不止痒,清凉油风油精根本不管用。
更可怕的是墨脱流行疟疾,这种俗名打摆子的传染病靠蚊虫叮咬传播,需要特殊的药奎宁治疗。我们这次没有买到奎宁,而县医院的小杨告诉我们,每年的7、8月,墨脱的奎宁肯定缺货。
万一不小心染疾,后果难以设想。越想越害怕,赶紧收拾行李。
我们开始收拾睡袋,把睡袋提起来抖抖再折叠。突然听见黄剑大叫一声,我很奇怪地探头过去看发生了什么事,他是稳重老练的,不会轻易这样举动。
一看我也呆了,大拇指粗的一只蚂蝗正趴在他的睡袋里!
大概就是行李上带进来的蚂蝗,趁着夜黑人寐爬上了床,可怜的黄剑成了牺牲品。一整个晚上,吸得那么饱满的身体,都是血啊。那蚂蝗看上去涨得都快裂开了。
黄剑终于也忍不住骂开了,骂那该死的蚂蝗。他说刚才还在裤子里也发现一只,也是吃饱了他的血。
阿尼桥是墨脱许许多多桥中的一座不大的钢索桥,并不起眼。
墨脱多水,桥自然也多,大河大桥,小溪小桥,我在那里把这辈子该过的桥都过完了吧。
这里的桥大概有四种。
一种钢索吊桥,比如阿尼桥,用钢筋搭桥架,桥面铺木板。
一种藤桥,著名的德兴藤桥既是,整座桥用特别的藤条编制而成。
一种溜索桥,一根钢筋横过江面,人绑在上面滑过去。
再一种独木桥,水面稍窄的地方,几块木板或原木搭过去就成了桥。
藤桥和溜索桥已经很少,我们这一天没有见到,吊桥和独木桥唱了主角。现在想起来,那些岌岌可危的桥还在我的眼前晃动,我想我是无法将过桥的记忆从脑子里抹去了。
从小我就有很严重的恐高症。最初到厦门,我连日光岩都不敢上去,一到高处就双腿发软,感觉脚底下陷,总有想往下跳的冲动。
偏偏我何其不幸,喜欢上户外运动,爬高是少不了的事情。日子久了,经历多了,症状倒也好了不少。
可是走在墨脱的吊桥上,我还是头皮发麻。
阿尼桥出来,一路还有三座吊桥,然后是著名的解放大桥。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过完这些桥,到达背崩,那里是乡政府所在地,条件相对较好。
走上第一座桥之前,我对前后的人说,你们都别跟着我我啊,让我一个人走,等我过去了你们再上来。
吊桥都是用钢筋固定在两岸,底下是悬空的,人走在上面晃动得很厉害。如果走的人多了,各人节奏不一样,走在上面就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摇晃。我害怕自己承受不了那种震荡。
我深吸一口气,蹑手蹑脚迈出了第一步。桥面的木板看上去有些年份了,有的地方已经腐烂,桥中间的木板铺得较密,两边的则稀疏得多。
刚开始的时候桥晃动得并不厉害,只是轻轻左右摆动。但是到了桥中间,一直受力的桥震动幅度越来越大,加上水面的冷风,我开始头晕。
我停顿在桥中央,试图让桥的摆动缓和一下。不经意地低下头,脚底下是波涛汹涌的河水,一瞬间我感觉钢索断裂,桥面迅速下沉,我也将掉进咆哮的河水之中。
顷刻间天旋地转,赶紧收回视线,往前看,只看着前方,不看脚下,这样就不会害怕。在心里告戒自己。
我再次慢慢挪动脚步,目视前方,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接近路面还有几米,我再也忍不住,小跑几步到了陆地上。
过来了,我过来了,兴奋得回身对着桥那头的黄剑和向东挥舞双臂,这是我头一次一个人走过这样长的吊桥!
我拒绝了他们要扶我过桥的好心,我想一个人走过来,我真的做到了。
黄剑总说我太好强太倔,很多时候我拒绝别人的帮助,不是不领情,我只是想,接受惯了援助,要是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呢,那时候我该怎么办?而且野外环境,尤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每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照顾好自己,我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所以我努力做好一切事情,自己管好自己。
胜利过了第一座桥,我心里的激动和高兴难以述说。对于别人来说非常平常的事情,我知道自己花费了多少勇气才做到。
我忍不住大声喊叫,我过来了,我过来了!
到了第二座吊桥,我想给自己一次新的挑战,和大部队一起走过去。有了前一次的经验,这回不那么害怕了,不看脚下直视前方,没费什么劲就顺利通过。
再过了四号桥,下一个目标就是解放大桥,今天的住宿地就快到了。我竟然有些念念不舍,开始觉得不过瘾,心想要是再来几座吊桥多好。
吊桥没有了,独木桥却随处可见。
墨脱容易塌方泥石流,又值雨季,山里沟壑万千,过路人遇到溪水,窄点浅点的地方放几块石头垫脚,宽些深些的地方就搭了独木桥。
用木板或原木往水上一放,两头搭在地上,不平的垫块石头,墨脱的独木桥可不那么好走。
一来木板木头长期泡在水里,表面非常滑,很多还长了青苔。
二来临时搭的木头木板没有好好固定,晃动得很厉害,要是还用石头垫高的就更不稳定。
三来桥下水流湍急,一不小心就有被水冲走的危险。
每次看见这样的桥我都倒吸一口冷气,有恐高症的人平衡能力都不好,真是为难死我了。
多是两根原木,歪歪斜斜随意搭在水面,战战巍巍踩上去,另外一头说不定就翘起来了。表面象抹了油一般,我的登山鞋底号称飞机轮胎底,防止硬石块很好,可以一沾水就奇滑,简直无法站稳。
再一看脚下那水,气势汹汹地咆哮而来,仿佛张大嘴的怪兽,还有强烈的阳光,经过水面的反射让人头晕目眩。
幸亏我有三脚架,我把它当拐杖用,撑到水里或木板上保持身体平衡。三个支点是最稳定的结构,中学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
心想走独木桥一定是我最狼狈的时候,弯腰驮背拄着拐杖,半天挪动一小段,形象全无。
对黄剑羡慕得不行,他的平衡能力极好,背着大摄影包身轻如燕,许多时候还举着摄像机,一心两用,眨眼就到了桥这头。
好几次我困在独木桥中间几乎无法动弹。可怜巴巴地站在那里发怵,眼看黄剑在对面举了机拍我的狼狈样儿,恨得牙痒痒的。
我不会接受别人的帮助,可我还是希望有人说要来扶我。
我想我可能真的太好强,我从来不开口要求帮忙。
我有个不大好的毛病,受惊吓会忍不住大声尖叫,开始的时候黄剑不习惯,他说没有被别的东西吓着,反而是我的叫声影响了他。
过了三号桥以后,他忙着拍满天飞舞的蝴蝶,我一个人跑回桥对面的泉水边洗黄瓜。又担心他找不到我,就对着他的方向大叫了几声。
等我回去,他面色苍白地正四处找我,他说你刚才是不是大叫了,他说他听见我的叫声,以为我出了什么事情,担心我掉到山崖底下去了,还是被什么野兽袭击。他吓坏了。
从此我不再大叫,我不想因为自己带给别人不便。
进入墨脱的第三天,我们终于明白,这条路为什么被称为最难的徒步路线。
其实从派区往县城走是比较省力的,除了翻越多雄拉山的半天,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平路和下坡。
但是,路是马道,顾名思义,给马走的山路。水土流失严重,土被冲刷得不见踪影,路面都是石头,大大小小的尖利硌脚。长流不息的溪水通常逆向流过,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在涉溪,淌过没及脚踝甚至膝盖的溪流。
前一天黄剑还得意洋洋向我宣称,墨脱的路难度系数太低,还不及他刚走过的茶马古道。事隔不过一天,他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
没完没了的雨,每一天从头到脚没有一丝干的地方。
没有尽头的石头和溪水,一整天走在风景没有任何变化的热带林子里,蚂蝗蚊子虫不断。今天蚂蝗添了个新品种。袖珍型号,黑色,头发般粗细,最短的大概只有2毫米长。喜欢钻鞋眼和袜子。杀伤力不次于个头肥大的那种。
看不见终点的下坡路,不要以为下坡比上坡容易。倾斜度大,路面滑,顺着一条溪流下山,那种滋味并不好受。我平时爬山从来不会有反应,此时却只觉得双腿沉重,大腿和小腿肌肉紧张,最难受的是膝盖,每走一步都剧痛,腿几乎要从那里断裂成两半。
疼,腿疼!
以前看别人的墨脱经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会腿疼,而且那些作者都是最优秀的户外运动专家。很多事情不身临其境是无法体会的,我终于明白。
拖着痛到麻木的腿下坡,不停地下,下个不停,黄剑忍不住对我说,要是现在有坡可以上多好啊!
走到这样的境地,向往上坡路,这个我眼中的钢铁超人也无法忍受了。
另外一个挑战是过塌方区。
墨脱的塌方是泥石流是有名的,地质层不稳定,雨季降水多,要想避免塌方区是不可能的。
往往是沿着江边的山路前进,另一边是陡峭的山崖,走着走着,前面突然见不到路,一个巨大的斜坡呈现,坡度一般在45度以上,碎石头流沙,还有无数硕大的岩石挡住去路。
其间有先行的人踩出来的脚窝,歪歪曲曲蜿蜒向前。
鼓足勇气吧,整座山都塌了,想绕行都没有地方可走。
抬头看看上面,泥石流还在冲刷山体,岩石好象用胶水粘在稀少的土里,风吹雨打的随时会象下雨一样往下砸。
低头看脚下,滚滚的雅鲁藏布看似平静,可万一一不留神踩空掉进去,生存的机会等于零,滔滔江水马上会把人淹没不留痕迹。
过塌方区的窍门是速度要快,尽量少在上面停留,以免被再次塌下的飞石击中。背夫们负重几十斤,胆大心细,风一般跑了过去。
我无法做到这一点。背上的十多斤东西和手里的三脚架此时重如千斤,我一般半蹲,一手拿三脚架,一手随时准备扶地面,一步一步挪动。
别人留下的脚窝也不完全可靠,因为沙石一直在流动。还有的地方落脚点太小,我尝试着拓大一些。
塌方区短则几十米,长则几百米,每次经过时我只看脚下的路,不敢放眼江水那边。常常走出一身冷汗。
走得多了,渐渐适应。
有一次我跟在王老板后面,走到一个几乎找不到落脚点的地方正犹豫着,一抬头看见他回身向我走来,我赶紧大声让他不要回来,我说不用来接我,我自己能行。
可是他不搭理我,继续回走,一直走到我面前,我这才发现他面色难看,双脚发抖。
我不走了,我要找个人扶我过去。掉到江里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喘着粗气说。
我哑然。一个男子汉说出这样的话,不是迫不得已,我想他是怎么也不会这样的吧。
向东赶紧过来帮他。
过了中午雨停了。太阳露了脸。
冲锋衣穿不住了,遮阳帽拿出来戴上。开始理解热带雨林的含义,要么拼命下雨,要么太阳烤得死人。
过了四号桥以后道路逐渐开阔,路边的林子也少了,我们暴露在毒辣的正午的太阳光底下,好象一条条缺水的鱼。
拍片耽误了时间,县里的干部们走到我们前面去了。黄剑和我一路猛赶,转过一个山头的时候看见他们在江边休息,他们的身后就是解放大桥。
快到了,快到了。他们早就对我说过,今天过一座桥就是朝目的地接近一点,解放大桥是最后一座桥。
心里高兴,脚下加快步伐。
可是走啊走啊,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没到。山路弯曲,绕来绕去,眼看着那么一点点的距离,我们硬是走了一个小时。
解放大桥有部队把守,过往要检查边防证。趁机在那里休息了一阵,找个凉快的地方坐会儿,抓蚂蝗。找守桥的士兵要了点开水,心满意足的洗了个脸。
出发,他们跟我说,翻过前面的山,过三个坡,就到了背甭。
另外一种酷刑开始了。墨脱干净的空气让日照完全没有阻隔地射到我们身上,山上都是灌木,没有树荫。我们好象上了铁板烧,身体表面摸上去都烫手,水分被榨干,象狗一样张大嘴巴喘粗气。
下雨吧,下雨吧,刚刚还厌倦雨天的一群人恨不得仰天长啸,呼风唤雨。
还是下坡好,黄剑也忘了他想要上坡的愿望,我们又想走下坡路了。
墨脱啊,我算是领教你了。
背崩是墨脱最繁华的一个乡。著名的墨脱希望小学就建在那里
爬上一个山坡,眼前又另外一个山坡,看不见终点究竟在什么地方。炙热让我喉咙冒烟,浑身仿佛用汗洗了个澡,我一口气灌下一瓶600毫升的农夫果园,肚子撑得象个大皮球,口舌却仍然干燥难忍。
筋疲力尽的我站在一个山脚下休息,小杨指着山顶对我说,就到了,就到了,爬到这个山顶,再穿过背崩村,就到乡政府了。
爬上这个山?我抬头看了一眼山顶,几乎瘫倒在地。接近垂直的坡度,山上所有的东西都将暴露在毒辣的阳光之中。
边上的人已经行动,无奈的我赶紧跟上,走在队伍最后更累,反正都是要上的,多走一步算一步吧。
屏住呼吸猛走一段,然后停下来喘粗气。第三天,是我进入墨脱状态最差的一天,也许是体力消耗达到极限,或者是头天晚上阿尼桥睡眠不好的缘故,虽然这一天的路程最短,计划5小时到达,可是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疲惫,腿沉重得迈不动,呼吸紊乱。
将至坡顶,前面的小杨坐在一片草地上休息,他指着身后的几排房子对我说,这就是背崩的希望小学。
我顿时来了精神。我对学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
暑假期间,学校里空荡荡的。我们四处张望,院子边上的一所房子里走出一个年轻男子,我上前搭话,知道他是学校的老师。
新卫老师是藏族,我对学校充满了好奇,一个劲问他问题。学校的学生多吗?老师有多少?都是本地的老师?你是教什么的?
他有一点点腼腆,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都欣然同意,带我们参观教室,老师的办公室,图书室。
学校里除了教室还有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200多个学生分了6个年级,有九个老师,学生来自附近的十多个村子,交通不便,多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校园里很干净,花坛里种着芍药和蔷薇,看上去那么亲切,我的小学也有这样的花坛和花,那都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
办公室里有算盘,粉笔,红墨水,学生的作业本,课程表,老师和学生的合影照片。我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熟悉。
就象黄剑说的,一到学校里我就如鱼得水,疲惫全无,在镜头前面也自然,谈笑风生。
其实我不喜欢电视,不喜欢镜头,每次面对摄像机,尤其做正式的口播,我恨不得死去不要活了。这是红梅面对蚂蝗的宣言,被我拿来这里用。
我想我和学校天生有缘。
最让人兴奋的是我看到了学校的牌子,因为放假被收在办公室里,上面写着上海印钞厂背崩希望小学。请新卫老师跟我们说说具体情况,他指着墙上的海报,把陈老先生的故事说了一遍。
我看过关于学校的介绍,知道有一个70多岁的老先生,上海印钞厂退休的干部,自己出资并号召厂里集资60万元建了这所希望小学。他亲自把筹到的钱送到背崩来,县里担心他体力不支,特意派了几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去接他,准备万一不行就背他进来。可是陈老先生自己走进来,只是在路上比别人多住了一晚。
听新卫老师亲自讲这个故事的感觉和看书是不一样的,每个教室里都贴着当初学校落成时老先生他们来剪彩的图片,让我想起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
可惜放假,学生们都回家了,要不,也许我可以给他们上堂课,给他们说说外面的世界,说说山外的精彩。
我们在学校里呆了将近一个小时,念念不舍地离开。
后来乡长告诉我们,新卫老师是副校长。我大吃了一惊,我曾问他是不是领导,因为他对学校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笑了笑忙说不是。我们到他家的参观,看见墙上贴着奖状,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很多年以前我们家里也常贴的那种,他自豪地告诉我奖状上的藏名是他的另外一个名字。
面对这样的校长,我觉得自己真有点不适应了。
很快到了山顶,山顶的村子叫背崩村,一个门巴族的小村庄。
村子里很多小孩正在晒太阳,好奇得跟在我们后面,看我们手中的摄像机和相机,还有三脚架。我拿出糖果,她们的大眼睛看着我,不说话。黄剑按捺不住疯狂地按快门,逆光中她们影子笼罩着一圈金色的光芒。她们有些茫然地看着镜头,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黄剑说她们一定没有见过相机,不明白我们在给她们拍照。
幽谷里的花最美。
还有年老的门巴人在自家门口编篓子,纤细的竹蔑在手指间飞舞,密实均匀的篓子已经初具规模。他的身前放着编好的竹簸箕,里面晾着鲜红的辣椒,身后的门楣上挂着用线串起来的鸡蛋壳,好象女子脖子上戴的项链。
鸡蛋是他们的宗教信仰里不可缺少的东西,成串的积蛋壳挂在屋前,起到辟邪的作用。
接近黄昏,整个村子沐浴在阳光里,老人,孩子,猪还有马,走了三天以后,在这个疲惫的下午,我突然感受到平静。平静如背崩村的生活,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
背崩乡政府是个三合院。三排木板平房,中间一片草地,背靠青山,让人神清气爽。
这里有招待所。这个晚上终于有床可以睡,可以一个人一张床,不用再十多个人挤在一起,也不用再担心蚂蝗和吸血文字的袭击。一想起这个,我心里的高兴就难以控制。
还有自来水!趁着太阳没有下山,我到水龙头底下洗头洗脸,黄剑还洗了个澡,让我羡慕得想要是我也是个男的多好!
5天没洗澡了,每天身上的汗啊雨啊泥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我觉得自己都快发霉。
晚饭出奇地丰盛。四菜一汤,新鲜的笋,冬瓜,辣椒炒肉片,酸菜,还有丝瓜汤。我吃了三碗饭,把最后一口汤喝到肚子里,心满意足地看着满桌的狼籍。
第二天是建军节,山下部队在庆祝,乡长和书记下去慰问了一番,后来又一起上山来喝酒。
书记是我的贵州同乡,响应号召到墨脱来工作的大学生。乡长是当地的门巴族,我们泡了茶,坐在屋前的长廊下说话。
乡长跟我说了出入墨脱的另外一条徒步路线。因为派区—墨脱——波密一线要翻越雪山,只有开山的时候才可以走,如果冬天要进出办事,就只能走沿江的那条路。
江,指的是雅鲁藏布江,从林芝县的排隆乡,经过真正的大拐弯处,走几天的无人原始森林,沿着江边的几个门巴村子到108K,然后到县城。一切顺利的话,从排隆到县城要9天时间。
当然9天是他们当地人的速度,倘若换了我去走,就不知道要变成几天了。
乡长说他已经走过三次这条路线,都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听说我想去尝试一下,他极力劝我放弃。
我心里割舍不下,原本的计划就是要去大拐弯处,现在听乡长一说时间,知道这次是去不成了,但是心里一直痒痒的,渴望有奇迹出现。
乡长很健谈,见我对这些事情感兴趣,他跟我们说起他冬天翻越嘎隆拉山的故事。十多个人一起出发,深及人腰的大雪,大伙轮流在最前面用手拔雪拔出一条路,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雪洞,在风雪中迷路,无奈之中返回原处,再次出发花费十多天翻过雪山。
听着这些故事,觉得我们好幸运,我们受了那些苦根本也算不了什么了。
山里的星空特别亮,看满天繁星宝石一般在夜空中眨眼,头就忍不住仰望起来。明天,明天再经过一整天的徒步,我们就将到达莲花圣地墨脱。
建议:
徒步大峡谷的另外一条路线:
排隆——玉梅——扎曲。两天天路程。著名的大拐弯就在扎曲,这里是雅鲁藏布和排隆藏布的交汇合处。
扎曲——八钰。一天路程。
八钰村——鲁古村——甘德乡。两天路程。这段路沿江而行,要过溜索桥,其中有一段无人区,没有村庄。甘德到八钰另外还有一条路是从山上绕行,时间需要三天,危险系数稍小,但体力消耗更大,当地人为了省力赶时间一般不走。
甘德乡是进入墨脱的第一个乡。鲁古是隶属它的一个村庄。
甘德——加拉萨。一天路程。
加拉萨——旁辛。一天路程。
旁辛——108K。一天路程。
108K——墨脱县城。一天路程。
总共9天。
然后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从派区或波密方向走出墨脱。当然也可以先到墨脱县城,再经108K到大峡谷,从排隆出来。
阿尼桥的早餐。
油麻菜摄。
几个墨脱县城的干部,徒步墨脱对他们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
上载图片:
关于我们: CCT 康辉国旅- 四川中国康辉国际旅行社 『 点击查看电子地图 』
CCT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旅行社许可证号:L-SC-GJ00030 国际一类社
中国国家旅游局指定办理中国公民出入境游的国际旅行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仙桥北路3号SOHO大厦3楼 - 康辉国旅总部. 旅游接待A23室
TEL:86-28- 86082622 / 86082022 / 86080300 FAX: 86656234
CCT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旅行社许可证号:L-SC-GJ00030 国际一类社
中国国家旅游局指定办理中国公民出入境游的国际旅行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仙桥北路3号SOHO大厦3楼 - 康辉国旅总部. 旅游接待A23室
TEL:86-28- 86082622 / 86082022 / 86080300 FAX: 86656234
Sponsored Links
特别声明:
A:关于美景旅游网独立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版权由我们全部保留;
2、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任何网站及媒体均可以免费使用,如转载我们的文章或图片,
请注明来自美景旅游网 并链接到 www.mjjq.com,商业用途请先联系我们;
3、免责:我们在我们能知悉的范围内努力保证所有采写文章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但不对真实性和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本站采写文章图片如果和事实有所出入,美景旅游网不承担连带责任;
B:关于美景旅游网采用非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页面的文章、图片等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2、免责:由于采集的图片、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内容页面标注的作者、出处和原版权者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您是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版权所有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如果您反对我们的使用,本着对版权人尊重的原则,我们会立即删除有版权问题的文章或图片内容。
3、本页面发表、转载的文章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A:关于美景旅游网独立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版权由我们全部保留;
2、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任何网站及媒体均可以免费使用,如转载我们的文章或图片,
请注明来自美景旅游网 并链接到 www.mjjq.com,商业用途请先联系我们;
3、免责:我们在我们能知悉的范围内努力保证所有采写文章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但不对真实性和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本站采写文章图片如果和事实有所出入,美景旅游网不承担连带责任;
B:关于美景旅游网采用非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页面的文章、图片等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2、免责:由于采集的图片、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内容页面标注的作者、出处和原版权者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您是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版权所有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如果您反对我们的使用,本着对版权人尊重的原则,我们会立即删除有版权问题的文章或图片内容。
3、本页面发表、转载的文章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西藏旅游
Tibet Travel
西藏旅游目的地
走进神秘西藏
西藏风光图库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