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搜索

追记爱岗敬业的好民警罗建昌

  罗建昌和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在平凡的岁月中,追寻着幸福与光明,在人生的道路上实践着信念和理想。所不同的是,他在平凡的人生中,做出了不凡的业绩,他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和伟大的爱心,照耀了我们这个时代平静的生活。一个值得学习的人,一个值得人们宣传的人,一定有令人难忘的人品、亮节的风骨和对事业勇于奉献的精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原交警大队副队长罗建昌同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古城江孜 优秀交警以身殉职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被蒸发;一叶绿,只有融入森林才不会孤单;一个人,只有到广阔的天地铸造自己,才能成为有用的人,他的业绩,才能被人们传颂。

  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是一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有“英雄城”的别称。谁也说不清楚最早来到这里生息繁衍的人类距今已有多少年了。据史料记载,这座古城以城的姿态坐落在这片被人们视为“圣地、圣水”的河谷里。河谷宽阔平坦,四面群山环抱,从雪山冰川汇流而成的清清河水,经过年楚河向雅鲁藏布江奔腾而去。雄伟的江孜宗山昂首屹立在城市的中央,江孜宗山抗英遗址更是给这座美丽的城市平添了更多的庄严和雄伟。如果你站在宗山上,你就可以在那里俯视江孜古城的全貌。数千年风雨飘摇,沧海变桑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孜在经历了无数载春夏秋冬之后,似乎一切者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某种变化。虽然帕拉庄园依旧,虽然佛寺里的钟声照样悠扬,但当你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时,你都得承认,这座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和谐溶于一体的城市,确实是不一样了。街道宽了,楼房多了,人们的笑声和歌声也多了。总而言之,不论你对它怀着一种什么的感情,也无论它在你眼里是什么模样,那都是家乡的形象。家乡的天空总是湛蓝湛蓝的,家乡的云彩也总是洁白洁白的,家乡的人们过着幸福吉祥的生活。家乡不仅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神奇传说,而且还有各种各样讲不完的动人故事。

  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和他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里。

  精神是引导人生的旗帜,是照耀人生的火炬。

  1984年11月,当时年仅18岁的罗建昌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56021部队71分队服役5年, 1989年4月退伍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在日喀则地区交警支队牌证科、宣教科、事故调查处理科、江孜交警大队工作,因业务技术娴熟,工作成绩突出2004年8月被提拔为江孜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这位普通的交通民警,这位朴实的康巴汉子,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热爱本职工作,淡薄名利,与世无争,安守清贫,默默奉献,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罗建”。2005年9月22日在勘查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时突发脑溢血,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将忠诚融入平凡人生”的铮铮誓言。

  壮志未酬身先死,怎不叫人忆英雄?

  2005年9月21日晚21时左右,日江公路江孜县热索乡乃萨村路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130货车撞人后逃逸,造成一人当场死亡的严重后果。接到报警后,罗建昌同志立即带领3名民警赶赴现场。他们到达时,肇事司机已被群众追回,还有不少群众在现场围观,死者亲属因悲伤情绪特别激动,已经与肇事者拉扯起来,矛盾一触即发,现场形势非常紧急。

  “冷静,冷静,请大家冷静,我们是江孜交警大队的民警,事故发生了,就交给我们来处理,我们一定给你们一个公平、满意的交待,你们动手打架是违法的。请大家配合,赶快散开,我们要立即对现场进行勘查取证。”罗建昌同志一边劝说围观的群众,一边安排民警立即着手勘查事故现场,寻找目击证人。因为下雨和围观群众多的缘故,再加上天黑光线不好,大队夜间勘查照明设备只有手电筒,现场勘查工作经历艰难的3个多小时后才基本结束。

  0时30分,罗建昌和大队民警将肇事车辆、肇事人和目击证人全部带到大队做进一步的调查询问,并安排一名民警协助死者亲属将死者送到县人民医院作死亡鉴定。在询问过程中,肇事方始终不承认肇事行为,还反咬一口,谎称死者拦路抢劫,调查工作陷入僵局,一直没有进展。

  9月22日凌晨6点,传唤、询问工作初步完成,罗建昌同志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后,安排其他民警稍作休息。民警们离开办公室后,他自己又提着电筒单独对肇事车辆进行逐一检查。多年的事故处理经验告诉他:“在肇事方拒不承认肇事行为情况下,只有从肇事车辆上找到直接证据,才有说服力。”寻找证据成了破案的关键。为了在检查时不对肇事痕迹造成人为破坏,在天亮前的2个多小时,他只对肇事车的外表进行了检查,仍没有发现可疑的痕迹。天亮后,他在肇事车辆上发现了可疑的刮痕一处、凹进点一个,虽然对顽固狡猾的肇事者,这还不能算铁的证据,但他还是对这两处可疑点进行拍照,作为证据加以留存。

  上午9点30分,民警们陆续上班后,见他还围着肇事车辆看,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案件没破,队长他睡不着”。民警普多吉关心地说:“罗队,你又一夜没睡觉了,这样下去身体可受不了。你先躺一会儿,这边的事我们来做。”“没关系,咱当兵的身板——铁打的,累不跨的,你去饭馆买几个包子,我有点饿了。”罗建昌笑着对他说。不一会儿,民警普多吉买来包子,他狼吞虎咽地吃了几个后,继续与普多吉和另外一位民警对肇事车辆进行反复检查。此时,罗建昌出现了头晕、头痛等症状,豆大的汗滴不时从脸上滚下,民警们都劝他休息一会儿,但他平静地说这是昨天晚上工作劳累、睡眠不足引起的,回头睡一会儿就好了。检查工作仍在继续,但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重大发现。

  中午,民警们都下班回家了,罗建昌同志一直钻到车子底下,对肇事车辆底部再次进行详细检查,功夫不负有心人,重大线索终于被他发现了,下午临上班前的几分钟,他在肇事车辆底部找到了一个雨点般大、却又十分模糊的血迹。这一重大发现让他喜出望外,他一边用衣袖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给民警普多吉打电话:“你猜,我发现什么了,血迹、血迹啊!”民警普多吉当时还在吃饭,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赶了过来,出来时,顺便给他捎了一个盒饭。吃过饭后,他们俩又继续寻找,血迹、人体软组织等重要证据先后被他们一一发现,罗建昌亲自拍照,提取这些证据。下午18时左右,罗建昌同志正在给一处痕迹拍照时,双手突然不停地拍打地面,然后昏倒在地……

  罗建昌昏倒后,一同检查肇事车辆的民警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立即采取现场急救措施,给他掐人中、做人工呼吸,第一时间将其送到江孜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在县医院里,全体医生护士以及院领导都全部到位,进行抢救,交警大队民警们以及民警家属都赶到县人民医院,进行轮流值班照看罗建昌同志。

  经县人民医院诊断,罗建昌因极度疲劳和长时间半蹲作业导致突发性脑溢血,在抢救室里,医师在他的颅内足足取出了210毫升血!虽经5个多小时的尽力抢救,但病情严重,为时已晚,罗建昌同志于当晚23时23分永远地停止了呼吸,为交通管理事业献出了年仅39岁的年青生命,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无怨无悔的人生赞歌,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从9月22日凌晨6时至下午18时,罗建昌同志对当事人传唤、询问工作和肇事车辆检查持续了12个小时。“罗建昌同志是累死的”。日喀则地区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达兴向公安处党委书记李玉泉同志汇报时泣不成声地说。日喀则地区交警支队江孜县交警大队是建昌同志身前工作单位。一提起自己相处而今已永别的战友,交警大队大队长高慧军含着眼泪说道:“罗建是个好同志,走了真可惜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罗建昌同志的真实写照。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他象春蚕一样默默地奉献,象蜡烛一样充分地燃烧直至耗尽自己的光和热。为了事业,他顾不上做儿子应尽的孝心;为了事业,他舍弃了做丈夫应尽的温存;为了事业,他舍弃了做父亲应尽的爱;为了事业,他也忘却了自己……

  细流汇成大海,平凡铸成伟人

翻阅罗建昌的遗物,我们从他在部队的一个日记本中看到了这样的话“穿过军装的人,忘不了生命中有一段当兵的岁月”,没有留下具体的日期,估计应该是他临近退伍时的感言,是一位即将脱下国防绿,走向新岗位的“老兵”的誓言。

  “他从小就喜欢军人,从小就想当兵,这是他自己从小的心愿。”罗建昌的姐姐告诉我们。1984年下半年,罗建昌从拉萨六中初中毕业后,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瞒过了父母,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回忆当时的情景,他的大哥仍然记忆尤新,“当时体检通过后,他非常兴奋,就告诉了我这个消息……领了军装第二天就要集中的那个晚上他都兴奋的一夜没有睡觉,时不时去照镜子,还顽皮地敬着军礼”。那时罗建昌的父亲告诉他说:“孩子,你记住了,到部队是要吃苦的,最担心的就是你受不了那份苦”。罗建昌说:“爸,你放心吧,儿子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会后悔,我会在部队上好好干,我会干得很好。”罗建昌的父亲本来话就不多,但那天晚上,他却对儿子说了很多话。就这样,这个青春少年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走进了绿色的军营,开始了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岁月。刚一入伍,他就表现的非常优秀,“新兵训练结束后,由于各方面成绩突出,他进了林芝军分区56021部队71分队三营,成了一名山地步兵,而我却因为身体原因被分配到了炮营”,他的老战友普布扎西回忆当时新兵分配时还有一点点的遗憾。

  五年多的军旅生涯陶冶出罗建昌同志刚正不阿、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养成了勤学苦练、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还练就了一身正气,同时还荣立三等功一次,受嘉奖五次。

  1988年中印边境形势一度紧张,罗建昌服役的连队奉命从林芝调往山南,在措那县担负边防公路修建任务,当时担任班长的罗建昌同志义无反顾地带领全班战士参加了这一“战役”。在施工期间,由于盘山修路,山竹茂密,万丈悬崖近在咫尺,直接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开辟道路,按时完成施工任务,罗建昌同志首先带头,不顾一切冲到最危险的路段,挥刀轮镐,披荆斩棘,尽全力开辟道路。手磨破了,鲜血染红了刀把,他仍然坚持;汗水湿透了衣襟,他干脆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干。突然,山上扔下来的一捆山竹直接向着一名战士的背上冲去。“快躲开,快”,罗建昌一边喊,一边冲上去推开了那名小战士,但经过连续一个多小时的奋战,他自己也筋疲力尽了,躲闪不及时,山竹划破了他的面部,留下了终身的纪念。这时他才不得不包扎伤口,稍作休息后,他又继续参加劳动,与战友们一起完成当天的任务后才回到营房。在整个施工期间,罗建昌始终是冲在最前、热情最高、劳动最卖力的一个,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他所带领的班在施工当中也是进度最快、施工质量最好的。由于他在施工当中的突出表现,部队边防公路建设指挥部给予他个人三等功的殊荣。

  在请功报告上,连长对他是这样评价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在1988年边防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罗建昌同志发扬‘两不怕精神’,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完成施工任务,为连队做出了榜样,在边防施工中做出了显著成绩。”由于罗建昌在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突出,1988年底,罗建昌担任代理排长职务,他是这个部队里唯一一个连队排长职务由战士担任的人。“为了不辜负党组织和部队首长的信任,罗建昌代理排长职务以来,从未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工作上积极主动,起早摸黑,任劳任怨,管理上大胆细心,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与战士促膝谈心,稳定部队思想,有力地推动了连队工作。”

  在翻阅他的日记中,罗建昌同志对他五年多的军旅生涯是这样描述的:“人的一生当中,能在军队这个大家庭中接受锻炼,我为此而自豪;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我一辈子也不后悔。我坚信,只要依靠集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平凡岗位 努力工作终成骨干

  其实,罗建昌并非神仙圣人,而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

  一位在采访罗建昌先进事迹的记者,在他的采访手记中这样写道:罗建昌,和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追求着幸福的光明,在人生的道路上实践着信念和理想。吃的是五谷杂粮,干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痛苦,工作中有成绩也有缺点,事业上有成功也有缺点。所不同的是他用自己的燃烧去照亮别人,他用高尚的品行和伟大的爱心照耀了我们平静的生活,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美丽。

  1989年4月,罗建昌同志服从组织决定复员回家。1989年8月,全区公安系统从300多名待分配的人员中选出了8名同志,其中就有罗建昌,后来自治区民政厅将他安置到了日喀则地区公安处交警支队。到地方工作以后,罗建昌同志更是坚持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学习到工作到生活,从思想到行动都保持在部队的传统和作风,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思想端正,健康、活泼、上进,军事化地规范约束自己。

  1990年元月,罗建昌同志参加了公安厅交警总队组织的交通事故勘查业务培训,这是他入警以来的首次业务培训。他深深地知道,要当好交警,正确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务必要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还要有较精湛的警体技能以及强健的体魄。作为从部队刚刚退伍的罗建昌,警体技能不成问题,遇到第一个困难将会是业务不熟悉,政策、法律不太懂, 交通管理经验缺乏。然而,这并没有难倒一心上进的罗建昌。培训中,他非常刻苦用功,认真加强自己的世界观改造,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确保自己的人生轨道不变形、不走样;在培训中,他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掌握了工作要领和办案程序,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法服务水平。他以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来勉励自己,虚心好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潜心钻研,如同蜜蜂采集花蜜一般不知疲倦地吸取知识。在培训考核时,他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培训结束后,他仍不满足现状,自费购买了大量法律和办案书籍,刻苦钻研,很快就熟悉了公安交管业务,成为支队事故科队里的业务骨干。

  1998年元月,为加强基层交管工作,支队决定从支队事故科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一线单位。当时在支队事故科工作8年多的罗建昌主动申请到基层工作。工作当中,他总是一马当先勇挑重担,雷厉风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紧要关头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那是96年的8月份,在地区物资局门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车辆将一自行车压过去以后,逃逸了,罗建昌接警后,一直忙到深夜三点钟,才把事故处理完,跟他一起的扎西说,罗建昌特别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每一起交通事故,他都能说出定责任的证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正是凭着那种灼热的革命情怀,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机智果断、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使一起起疑难事故揭开面纱,使一个个狡猾的肇事者受到了法律的惩罚,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辖区的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8年来,他累计查案480余起,破获交通事故逃逸案120余起,抓获嫌疑人62人,纠正违章1200多次。

  2004年8月,罗建昌因工作突出被任命为江孜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无论是作为普通民警还是大队领导,为了做好交管工作,他总是早出晚归,深入基层了解当前社会交通动态,努力掌握其规律性。每逢发生交通事故或遇到群众求助,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现场,亲自组织现场勘查和事故处理工作。根据日江公路改建通车以来车流量猛增和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罗建昌同志多次调查研究分析后,及时向支队建议,对复杂路段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范和整治。为了加强农牧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罗建昌同志带领民警们深入辖区,亲自向群众宣传有关交通安全常识。在查处事故案件的过程中,更是苦口婆心地向广大司助人员和农牧民群众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他的带领下,大队民警以一股高昂的士气和严谨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使辖区的交通安全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2005年,辖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人民群众对公安交管工作的满意率明显上升。

  “认真、执著”是罗建昌同志的座右铭,更是他人生的底色。在调查处理每一起交通事故时,他把认真、细致和对事业无限执著追求当成工作圆满完成的法宝。每一起交通事故,他都要拿出铁一般的证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的工作思路就像雪山下的泉水一样清晰,见解如草原上的花苞一样新鲜,证据好似钢铁一般坚实,他用公正和真诚,赢得了群众的信服。也正因为如此,他所办理600余起事故案件,正确率为100%,无一例上访复议。对每一起交通事故,从现场勘查到责任认定,他都反复进行勘察核对,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线索和证据,力争把每起案件都是办成铁案。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受害者一个安慰,给肇事者一个惩处,给群众一个忠告。”在多年的交通执法过程中,他对自己提的标准是:不放过一个违法者。他说:“自己是执法者,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不辱使命。对违法者来说,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使违法者受到教育。因此,我每纠正一起违法行为,就能减少一次事故隐患,就能够给群众带来一份安全。”从警以来,他纠正的违法者不计其数,却没有被一个处罚者投诉。许多被他处罚过的司机感慨地说:“罗建昌不仅铁面无私,而且注重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那份苦口婆心着实让人感动不已。”与罗建昌同在支队事故科工作的女民警尼玛反映:“当得知罗建昌同志调江孜大队工作的消息后,不少出租车司机向支队打电话,主动询问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还留下电话号码,让他在需要用车,给他们说一声就行。但这番好意都被他拒绝了。”

  共产党员 理想信念永葆先进

  共产党人的历史要用实绩来书写,即使踩不出一条路,也要留下一串光辉的足迹。

  事业是男人的梦,女人是梦的翅膀。没有翅膀的梦是灰暗的,没有梦的翅膀是盲目的。亲情、爱情、事业,对于男人都不能少。

  “人民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人民也总是从历史运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这是罗建昌同志生前留下的最后的文字,是他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份学习体会的开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内心追求和群众观念。

  入党17年来,他始终坚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从可以找到的遗物中,我们发现在“三讲”期间,他做了35页的16开幅面的笔记,内容全是关于党的基础知识的,他牺牲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还没有结束,但他的笔记已经做了有44页之多。

  罗建昌同志从警以来一直从事交通事故勘查处理工作,不管是在交警支队工作还是在交警大队工作或者担任大队领导,他都充分发挥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团结同志,工作上不拆台,待遇上不攀比,思想上不隐瞒,不争功诿过,不谋私利,爱岗敬业,一心为公,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每天早上他最先到办公室,工作至晚上12点多,甚至凌晨才回家,每天工作学习长达12小时,在他办公室的一个角落平整的放着一套很陈旧的被子和枕头,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他也经常在那看书学习,“人民公安为人民” 不仅挂在嘴上,还装在心里,日喀则公安机关《带长民警三条纪律》和《民警约法三章》就放在他的办公桌前。多年来他很少休过双休日,平均每天多加班5个小时,仅2005年上半年,他累计加班加点达600多个小时。照此估算,他就比别人多干了半年多的工作时间。在罗建昌同志工作长达16年只休过一次假,那还是他年仅12岁的女孩患过敏性紫癜肾炎(尿毒症)的时候。只要病一犯,女儿就饭也吃不上,觉也睡不着,还一个劲的喊疼,身体极度虚弱,皮包骨头。跟火柴棍一样,更别说什么学习、玩耍了,样子十分凄惨,让人见了都会心痛得掉下眼泪。在拉萨无法控制必须到内地治病时,在同事们的再三劝说下才请了几天假带女儿治病。

  如果说失去朋友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那么痛失亲人的悲痛,则更是撕心裂肺,最最不幸的。罗建昌父亲身体一直不好,也许他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叮嘱家人给当交警的儿子打电话,叫他赶快回来,爷俩好好见面叙叙话。可罗建昌说,现在工作很忙,自己是队里的骨干,又是党员,这里的工作这么多,队里的工作怎么办?他深知,忠孝不能两全,恕儿子不孝,等工作忙完后再回去看你。

  今年1月份罗建昌的父亲去世,当时他正在亚东县下乡,都没能及时回家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他父亲在拉萨,生病住院时,家里数次电话催他回去,他都没顾及上回去照顾年迈的老阿爸,去尽一个儿子尽应的孝道。他常说:“奉献是我的职责,待遇是组织考虑的问题,我不能因为个人问题向组织提过多的要求。”

  “罗建昌是我们的好同事、好师兄、好领导,我们队的几个骨干都是他带出来的。”与他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如是说。罗建昌同志酷爱摄影,在现场勘查工作中有独到的优势。虽然他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通过刻苦努力的勤奋学习和21年来无数事故处理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工作能力很强,能在业务工作上独挡一面,是支队业务骨干。从最早的为了手填驾驶证而苦练庞中华字贴,业务精通,现实工作能力强。他为人谦虚,从不恃才自大,每当出现场时,从现场绘图到提取证据,从事故分析到案件定性,从责任认定到文书制作,他总是一丝不苟、耐心细致、手把手地给同事们教。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一个个业务能手逐渐成长起来,支队和大队的事故现场勘查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交管工作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罗建昌是这样一个人,他生在新中国下,长在红旗下,红色的照耀使他把个人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自我和大家联系在一起,把心融入天空,心就会象天空般宽阔。

  作为一名藏族同志,有许多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日常禁忌,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罗建昌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在实际工作中,他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心理障碍,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在西藏,民间有不轻易动别人尸体的禁忌,但作为一名需要经常处理交通事故的警察,“每到事故现场,第一个冲上去检查,第一个摸的肯定是他”,地区交警支队办公室周主任回忆道。“他还说,自己是部队下来的,胆大,其实当时我们就能够理解他心理所承受的压力。”

  应该说,具有执法权的交警是有实权的,但从事交管工作16年来,罗建昌从来没有徇过私情,从来没有给亲戚朋友办过事,这让大家都很生气。有一次,当时他还在牌证室上班,他姐夫想办一个地方的驾驶证,结果碰了一鼻子的灰,“我是你亲姐姐,姐夫和哥是一样的,你让我的面子往那里搁,我的日子怎么过”姐姐的抱怨换来得的是他“办可以,但出了事情谁负责,还不是我的事,你说这能办吗?”的严正反问。

  罗建昌同志一生对党忠诚,对祖国忠诚,他曾在日记中写下“祖国在我心中”、“失去好友,难过三年;失去祖国,痛苦一生”的句子,这集中反映了一位共产党员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衣食父母 长存感恩慷慨相助

  罗建昌工作的岁月里,不曾有任何豪言壮语,却始终一丝不苟,默默执著地恪守着一位共产党员的职责;不曾有携权争名的欲望,却拥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他不曾有自己是一位领导高高在上的优越,只有着一颗对待群众就像春天般温暖的心。

  罗建昌是劳动人民的儿子,用他姐姐的话说就是“平凡的母亲培养的平凡的儿子”,但同时他也是西藏人民警察中的优秀代表,他有一颗博爱之心,他视农牧民群众为自己的衣食父母,长存感恩之心,遇到群众有困难总是慷慨相助。特别是对贫困群众更有着深厚的情感,每当群众有困难,他都怀着火一样的热情予以救助。每年,他都要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1500多元,积极响应县里向贫困户和希望小学捐款捐物的号召。特别是当大队单独组织慰问活动时,他身上总不忘记多带上一二百元钱、几件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送给贫困群众。“金钱永远不能填补精神上的空虚,而精神的充足却可以弥补金钱的不足”,他日记中摘录的这句名言就这样支配着他为了困难群众而慷慨解囊。

  1999年3月,罗建昌同志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案时了解到江孜县加日交乡贫困户琼达母女三人,因家中没劳力,生活异常贫困,一年到头靠吃救济粮,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无奈之下,琼达只好将长女送给别人扶养。2003年冬天的一天,寒风呼啸,冰雪肆虐,本来就没钱给羊做过冬防护准备琼达,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家里仅有的20多只羊,在这场冰雪中冻死。生活的困难潦倒琼达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此时又正是临近年关,面对两个幼小的孩子,别说是办年货,就是给孩子买一点吃的都不可能。琼达在饥饿与寒冷中一次又一次感到绝望,她甚至想到了放弃生命,听到这一消息,罗建昌不禁心头一颤,因为他深知饥寒交迫的痛苦,决定将琼达作为帮扶对象。他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200元送给了琼达母女,又发动大队民警捐款捐物为给琼达一家渡过难关。大队领导知道后,支持了罗建昌的做法,又发动整个大队捐款捐物。为了使琼达一家彻底摆脱贫困,大队领导积极向支队反映,将琼达招到大队作临时工,每月发给200元的工资。后来,每次去家里看望,罗建昌都会带两桶油、糌粑和面粉等生活必需之物给琼达,他给琼达带来了爱和温暖,用实际行动向这个亟待救助的贫困家庭展现了共产党人“服务人民”的信念,至今琼达一家仍然记得罗建昌来时总是一边帮着她们收拾屋子,一边鼓励琼达和孩子要勇敢地面对困难。自从有了固定的生活来源,琼达一家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2003年,因连续下雨,琼达家的住房开始漏雨,部分围墙坍塌,居住十分危险。大队民警又捐款捐物,帮助修建了新房。在帮助琼达一家摆脱贫困的道路上,罗建昌是捐款捐物最多的一个。当得悉罗建昌因公牺牲的消息,琼达母女抱头痛哭起来。

  2003年,郑州目标越野车俱乐部组队来我区旅游,行至江孜县境内卡若拉山时,由于山顶积雪,不慎翻车,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车辆损坏严重,无奈之下旅游团队便向江孜交警大队求助。大队接到求助请求后,立即派罗建昌和两名民警赶到现场,将游客安排到大队车上,组织周围群众将车辆从山沟中拖出。经检查,车辆还能发动,但外壳已极度变形。刚刚翻车惊魂未定的俱乐部驾驶员再三请求交警将车辆开到县城进行维修时,罗建昌主动将事故车辆开到县城,主动为其联系维修点,主动为游客联系住宿旅馆。当车辆修好,准备离开江孜时,为感谢大队的真诚救助,旅游团队向大队赠送了题为“患难见真情,警民一家亲”的锦旗一面。

  在日常交通执法工作中,罗建昌同志经常自己掏腰包为困难群众解决一餐两宿的,常备修车照明工具,随时为车辆抛锚驾驶员提供帮助,唱响了“千好万好不如群众说好,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的旋律。近三年来,他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就达50多起。他助人为乐的事三天两头都说不完。群众都说,他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在行动上的好民警、好党员。

  两地分居 安守清贫追求幸福

  鱼和熊掌能否兼得是孟老夫子的哲学思考,如何兼顾家庭和事业则是所有交通警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交警工作苦、累不说,常常还不能照顾家庭,特别是节假日,对别人来说是团聚的日子,而对交警而言,却肩负着维护道路畅通,确保节日旅客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值班备勤。罗建昌同志结婚后,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年迈的父母得不到照顾,幼小的女儿得不到关怀,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妻子身上。他的妻子作为一名警嫂,在面对事业、家庭双重选择时,她将苦累深深埋在心底,勇敢地挑起双重重担,将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将家庭经营的温馨美满,他们的孩子品学兼优,全然没有因为父母工作繁忙疏于照顾而贻误学业。夫妻分居10年,妻子对他的埋怨是少不了的,每当妻子埋怨时,他总是深情地对妻子说:“这些年,为了支持我的工作,真是苦了你了!我只是一颗普通的螺丝钉,组织把我安排到那里,我就要在那里发挥作用。目前支队警力十分困难,基层大队就更别说了。当前,从公安部到区公安厅直至地区公安处都在实行警力下沉,你不在基层我不在基层,哪谁应该在基层?况且现在队里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大队,关于调动的事你就别在操心了,等我退休后,我加倍地补偿你,一定好好陪你安安心心过日子。”

  “我俩的中秋节就这样过,我在这边看着月亮吃月饼,你在那边看着月亮吃月饼了,没关系,国庆节我一定争取回来休个假,给你和孩子做好吃的”,这是9月18日他打给妻子红英的电话,没有想道,4天后,他居然与世长辞,这个许诺居然成了空话,这个带有“顽皮的孩子气”(红英语)的电话竟然成了这对分居10年的恩爱夫妻的最后一次通话。

  “思念占据着我整个心灵,理解是我的希望,幸福是我的追求”,“我是这样离开你的,没有和你话别离,在我心中你是爱,在我心中你最亲”,当我们从他的日记中看到这个康巴汉子如此火热的情感表达也不禁潸然泪下。

  在罗建昌同志的心中,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从警16年以来,他只休过一次假,那次休假还是为了去内地给女儿治病。女儿扎西拉姆很小的时候就患有过敏性紫癜肾炎(混合型,俗称尿毒症),为了给女儿治病,两口子的大部分工资都花在看病吃药上,家中连件象样的家具都没有。2004年8月,女儿的病情恶化,需要到内地诊断,这可愁坏了一向经济拮据的罗建昌。即便是这样,罗建昌依然没有向单位提出任何要求。山穷水尽之时,在支队党支部的号召下,好心的战友和同事们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他捐款一万多元,有几位同志将当月的一半工资捐给了他,捐款最少也有100元,也正是有了战友们的关心和帮助,罗建昌同志才顺利地带女儿到成都医治。在成都期间,罗建昌一直惦记着工作,女儿病情稍稍稳定后,他将妻子留在医院,又急匆匆赶回来。回到单位后,同事们都责怪他“为什么不把女儿的病看好后再回来。”他却严肃地说:“单位本来就人手不够,现在又是交通事故多发期,我放心不下。再说,单位领导和战友们给了我这么大的关心和帮助,我无以为报,只有尽心尽力干好工作。”他常说:“只要女儿不说疼,组织要我到哪里工作、干什么工作我都愿意。”

  交警清贫、没有官衔、没有荣誉,罗建昌同志从未痛苦和遗憾,唯独让他痛苦和遗憾的那就是2005年初,他正在亚东县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突然接到父亲病危、溘然与世长辞的消息,这位坚毅的汉子哭了,他痛苦、愧疚,感到欠父亲的太多太多,就连病逝时都没有办法在老人家身边尽孝,但母亲和妻子却安慰他说:“你办案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为了千家万户的平安,对人民尽了忠,保了人民的平安,就是对父亲尽了孝。”

  罗建昌同志牺牲的当天晚上,他的妻子接到大队电话后连夜赶到了江孜。面对丈夫的遗体,妻子怎么也不相信丈夫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自己和女儿,她用手抚摸着丈夫的脸颊,将两颗从拉萨带来的藏药丸嚼碎后用嘴送进丈夫口中,并说道:“他们说,你吃了这两颗药就会醒过来。我已经给你吃了,你快醒来啊!”妻子使劲摇着丈夫的身体,但丈夫真的永远离开了她。第二天,妻子决定将他的遗体带到拉萨家中。“现在我们回家吧!以前你总是说单位离不开你,工作忙,走不开,现在可以回去了吧?阿妈和女儿都在家里等着你呢。”

  罗建昌同志走了,走得匆匆忙忙、无声无息,无怨无悔。然而,他的音容笑貌,仍萦绕在和他一同战斗过的战友和辖区群众的脑际。

  罗建昌同志走了,但他却用一生的实际行动实现了高原民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忍得住委屈”的铮铮誓言。

  罗建昌同志走了,但他用自己的忠诚、信念、执著和生命对“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深刻内涵的诠释却永远的留在了每一位人民警察的心中。

  罗建昌同志走了,但他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的这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奉献之歌将永远唱响在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心中。

  罗建昌,这个普通的康巴汉子用自己的生命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树立了新时期高原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

  罗建昌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之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罗建昌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但朴实之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罗建昌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他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激励全区广大公安民警为崇高的事业而奋斗不息。

  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会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它的名字叫奉献。

  时间能冲淡记忆,但历史不会忘记,有这样一名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罗建昌。

  罗建昌永远地离去了,他的一生无愧于生他养他的那一片土地,无愧于他短暂却壮丽的人生年华,无愧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他用自己的青春绽放出雪域高原一朵艳丽的雪莲。

  罗建昌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006-01-06 15:18:25  By: 西藏旅游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CCT 康辉国旅- 四川中国康辉国际旅行社 『 点击查看电子地图 』
CCT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旅行社许可证号:L-SC-GJ00030 国际一类社
中国国家旅游局指定办理中国公民出入境游的国际旅行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仙桥北路3号SOHO大厦3楼 - 康辉国旅总部. 旅游接待A23
TEL:86-28- 86082622 / 86082022 / 86080300 FAX: 86656234
西藏旅游咨询预订服务: (86-28)- 86082622   86082122  给我们写信咨询和预订
Sponsored Links
    
特别声明:
A:关于美景旅游网独立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版权由我们全部保留;
2、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任何网站及媒体均可以免费使用,如转载我们的文章或图片,
请注明来自美景旅游网 并链接到 www.mjjq.com,商业用途请先联系我们;
3、免责:我们在我们能知悉的范围内努力保证所有采写文章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但不对真实性和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本站采写文章图片如果和事实有所出入,美景旅游网不承担连带责任;

B:关于美景旅游网采用非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页面的文章、图片等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2、免责:由于采集的图片、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内容页面标注的作者、出处和原版权者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您是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版权所有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如果您反对我们的使用,本着对版权人尊重的原则,我们会立即删除有版权问题的文章或图片内容。
3、本页面发表、转载的文章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西藏旅游
Tibet Travel
西藏旅游目的地 new
西藏圣地之旅-魅力珠峰+天湖纳木措之旅九日游
走进神秘西藏
西藏风光图库 new
热门点击
文档索引
-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商业合作- 广告托播-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加入收藏-
©2002-2008 Copyright  MJJQ.COM China Meijin Travel Web.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Laomei Blog
Tel:86-28-86082622 - 86082022 - 86082122  Fax:86-28-86082122
版权所有: 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西藏旅游 保留所有权利 .蜀ICP备05001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