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搜索

三姐妹西藏游之藏人小记之翠翠篇



去西藏旅游,给我最大震撼的不是倒映着悠远蓝天的湖水,不是金顶入云霄的寺庙,不是神秘莫测的天葬,却是我们习以为常,熙攘往来的人。当然,他们和我们平日所见的人有所不同,他们虽脸孔黝黑却衣着缤纷,他们虽生活贫苦却笑容灿烂,他们虽未经文明却心灵宁静,他们是生活在高原之上,蓝天之下,牛羊之间,山川之中的藏族人。

记一:乞丐
初到拉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乞丐太多了!只要是旅游景点,到处都散落着盘坐在地上,污脏褴褛的乞丐。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都手执我们在电影上常见的转经筒,轻轻摇着转着,见到游客经过,便伸手讨要。一毛两毛不嫌少,深深向你鞠个躬;十元八元的也未见欣喜,宠辱不惊地点头致谢,然后继续摇转着手中的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还有些孩子,瘦小的身子上斜挎着一把类似冬不拉似的简陋乐器,穿着经年不洗的小藏袍,一跳跳到你眼前来,不由分说就弹奏起来唱起来,没有兴致的游客掏出零钱打发了事,有兴致的停在那里听一阵,然后搂着他们合影留念。
很快你会发现口袋里的零钱预备得少了,大一点的钱又舍不得往外掏,但行走在这佛门圣地,又觉得不慷慨施舍有失德行,于是恼恨起这些乞丐:什么不好做,做乞丐!过这种没有尊严,看人脸色的日子!也暗自在心中打起小九九:他们这样每日讨要,该存下多少钱呀!说不定比我们这些游客都要富裕!自此心里更加厌憎他们,每每见到,仰着脸傲然走过,心中盘转着像这样没有尊严的人上天也会厌弃的念头,又担心会被没有得到恩惠的乞丐纠缠,谁料一路平安,并没有发生像内地乞丐拽人衣角的事件。倒是有一对乞丐母子,在经过我们这几个人的时候,友人掏了一毛钱给孩子,孩子又凑到我跟前来伸出小手,我心中正厌烦但还未及表态,母亲却一把把他拉向一边,然后鞠了个躬走了。我心中顿然想起了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此时的我倒显出了几分“小人”心态。
但真正使我能够理解这些乞丐并改变看法的却是在我们包车前往林芝地区的路上,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姓梅,是位三十来岁的四川人,在西藏已经生活了十来年,见多识广,能言善道,一幅融通世事的精明样儿,但在谈起西藏人的时候,却言中带敬,他告诉我们西藏是一个全民信佛的民族,包括路边的乞丐,他们平日讨要的钱并不是为了改善自己一贫如洗的生活,而是转身又布施给了寺庙,然后回来再继续做他们遭尽白眼的乞丐。我们半信半疑,半疑半惑。
直到有一天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才完全地相信了梅师傅的话。那是几个孩子,他们在拉萨近郊,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哲蚌寺前做乞丐,在讨要了几毛钱之后迅速转身跑进寺中,将钱放在一尊佛前,打个揖,然后又转身跑开。他们还是一群孩子,孩童的天性使他们在跑开时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但我却目送了他们很久很久。自古以来,宗教信仰都是非常奇妙的东西,它占据人的内心,使之无论身处怎样艰难的境地,即使是乞丐,也依然安详自如。
我终于为这些西藏的乞丐们而感动了。

记二:老人
只有在电影上才见过这样沟壑丛生,沧桑满面的脸!老人的脸!而在这里,西藏拉萨,却比比皆是这样的面孔,我猜他们都不是城里人,是赶了千万里路,风尘仆仆为着心中的信念而来。驼背至七十度,平稳而有力地转动着转经筒,满面风霜和虔诚,瘪进去的嘴唇间喃喃念诵着经文是他们的经典形象。大昭寺前,布达拉宫前,处处留下了他们耐人寻味的身影。看过电影《红河谷》的人大约对那个摇着转经筒,手牵小孙孙的藏族老婆婆都有着深刻的印象,而在西藏,这并不是电影上的传奇,却是每日发生在身边的,屡见不鲜的真实内容。
我们这些少见多怪的游客于是频频举起了相机,对着这些老人不停地按动快门,老人们有的视而不见继续行走,有的在花坛边休憩聊天,言语含笑,有的面目平静,犹自沉思。游客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代表文明,代表富裕,代表时尚,代表一切使人躁动的物质,在他们眼里,游客仿若天上云霞,聚拢而来时天空瑰丽,飘散而去时天空静谧,如此而已。他们平静的内心就像晴天时的纳木湖水一样,纯净悠然,一览无余。他们沧桑的面庞就像屹立不倒的布达拉宫一样,历尽风雨却依然尊贵而安详。
这是个热爱色彩的民族,无论从宏伟的建筑还是到细小的服饰,都绚烂无比。从青年人到老年人,无不喜好打扮,崇尚热烈的色彩,而西藏的色彩,也正如藏族人的眼睛一般纯正和亮丽。经常有细致地编着两条花白辫子,头顶缀着五颜六色头饰的藏族老婆婆从身边走过,那些头饰主要以绿色或蓝色的松石和红色的珊瑚及银质的饰物为主,红绿蓝白相间,在阳光的照耀下煞是缤纷,好不美丽。而她们在服装色彩搭配方面的兰心惠质,也常常令我们这些时尚的都市女性惊叹,在路边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婆婆,头裹大红色的头巾,足登一双大红色并缀有花纹的精致马靴,身上缠裹的藏袍是灰色的,但在右肩处又亮出一角大红色,三处红色在身上巧妙呼应,绝不突兀但充满风情,也许风情二字用在一个老人身上不甚恰当,但你却分明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挥之不去的美丽,均匀的自那张皱纹密布,但慈祥安乐的面孔上散发开来。是的,也许只有在西藏,才有沧桑和风情如此和谐的统一吧。
虽然藏族老人们单纯的内心并无意识到自己的沧桑已成风景,但他们淳朴的性格是如此天然地热爱着美好,亲近着美丽,即使生活在他们的脸上镌刻下道道坎坷,但也不能让他们忘却人生的快乐真义,我想,他们才是真正领悟了生命真谛的人。

记三:姑娘
为我们开车的梅师傅笑言: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里看到的姑娘,常常面色苍白,眼含倦意,步履匆匆,偶尔看到一个脸色好的,凑近一看,原来是抹了胭脂。车上我们这些来自北京的姑娘,都心领神会的笑起来。我下意识的摸摸自己的脸,心下愧然,早上出门时,的确是打了胭脂的,否则一张倦脸真是无法出门见人。
而西藏的姑娘,自然是不需要抹胭脂这种劳什子的。她们的皮肤虽然不像内地姑娘那样白净,但黑的健康均匀,高原的阳光赏赐给了她们脸颊自然美丽的红晕,在笑起来的时候格外飞扬。令我们意外的是,除了健康的肤色,她们竟然还如此美丽。五官是棱角分明的,深陷下去的眼窝中盛着湖水般晶莹的眼波,高瘦的鼻梁象巍巍雪山般挺拔,笑着的双唇间闪烁着剔透雪白的牙齿。身材是高挑均匀,充满活力的,即使身着宽大的藏袍,也不能掩饰那浑身上下洋溢着的青春光彩。她们从身边掠过,没有我们熟悉的香水气味飘散,倒是散发出酥油茶的清香和令人亲切的高原气息。
在衣着用色方面,她们自然比老年人更要大胆和热烈,放眼望去,都是至纯至正的色彩,明黄,嫩粉,宝蓝,葱绿,桃红,只要你可以想象得到的颜色,在她们身上都能看到,而这些香艳的,容易穿出轻薄俗气的色彩,到了她们身上却自然融合,和着她们轻快的脚步一起跃动起来。
像她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她们自小受了宗教文化的熏陶,每一处寺庙都行走着她们年轻但平静的身影,往往手提着一个暖壶,里面装着浓浓的酥油,在每一个长明灯前停留,倒出一些酥油,为佛前的酥油灯再添一些光明,然后用额角轻触台沿后再静静走向下一个奉献虔诚的佛台。在大昭寺门前,有络绎不绝前来朝圣的香客,其中也夹杂着些年轻的姑娘,她们的额头因不停的叩拜沾染了大量灰尘,有的甚至已形成了坚硬的包块,四周游客好奇的目光和评说也没能使她们向周围张望一眼,只是朝着她们心目中的信仰,站立、匍匐、叩拜;站立、匍匐、叩拜;周而复始。像这样的朝圣者大部分是从千万里之外三步一匍匐的走来的,中间遇到了河流,沼泽,他们丈量好了还缺多少个叩拜,算好后,来到大昭寺前再补齐。然而如此的虔诚,竟然不是为了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而来,听人说,西藏人拜佛是只修来世不求今生,我想这也是他们的脸孔为何总是如此安静平和的原因,蜂拥而来的游客带来了热闹和繁华,但却没有将随之而来的浮躁传播,因为在他们笃定的内心,今生即使有再多的坎坷挫折,也终究会过去,还有美好的来世值得憧憬。
为此,我们对这些西藏人,尤其是这些年轻美丽,完全有资本骄傲自得的藏族姑娘们,心中充满了敬意。

记四:牧民
在前往纳木错的途中,我们为看到了一群群马,一群群牦牛而激动着,它们悠然自得地散落在还没有完全绿起来的草原上,映衬着远方皑皑雪山,好一幅诗情画意的草原画卷!我们开始妒忌这里的主人,常年生活在这幅美景之中的藏族同胞,在我们的眼里,白天策马放牧,夜里饮酒放歌,伴着草原雪山,湖泊星光,那真是神仙都不换的美景良辰!
不时有黑色的帐篷在车边急速掠过,路边的孩童欢快地跳起了藏族舞,宽大的袖袍在风中飞舞,黑色的笑脸和着满口的白牙向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致意,他们是牧民们的孩子,未来草原的主人。我们坐在车上不时被大自然和大自然中的他们感动着,终于决定在一个帐篷旁停下来留影做纪念。
这是一个孤独的帐篷,方圆几里之内唯一的一个帐篷。帐篷是由黑色的牦牛毛编织而成,听说非常结实耐用。听到了我们的喧闹声,从帐篷里钻出了几个藏族人,两男两女,一对年轻人,一对中年人。在我们“扎西德勒”的问候声中,绽开了藏族人独有的无比灿烂无比天然的笑容,这也是我们在行走西藏的路途中,常常遇见的最温暖人心,最值得记取的笑容。我们示意要与他们合影留念,他们愉快的接受了,因为相机和拍摄角度的原因,我们不停的重拍,他们也乐此不疲的配合着我们,每拍完一张,他们便拥簇到我们身边看数码相机中自己的影象,看到了自己便乐的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就像雪山上的雪般纯净。
拍完照,他们做了邀请的手势邀我们到他们的帐篷里坐坐,低头入了帐篷,首先是眼睛的不适,虽然帐篷正上方开了天窗,有一缕阳光倾泻下来,可还是觉得暗。盘腿坐下后,看到里面的陈设非常简陋,中间的碳火上架着一个铝质的茶壶,一旁零散的摆放着几个粗陋的碗,在角落处堆放着床褥铺盖。中年女人脱掉外面的藏袍,露出里面桃红色有花饰的衣裙,我们夸她的衣服好看,她听懂了,又一次绽放快乐的笑颜,手下开始忙碌,用一根竹棍往一个长长的圆形竹筒里捶捣着,不一会儿为我们捧上了几个精致的杯子(大约是专为了招待客人用的),从竹筒里往茶壶里倒出酥油茶,再为我们每个人斟上了一杯,淡淡的清香充盈了整个帐篷。两个男人坐在我们的对面,惬意的抽起了烟,烟雾缠绕着他们的脸颊,那姿态,那神情,仿佛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我们盘腿坐在帐篷里,慢慢啜着酥油茶,与他们虽然语言不通,却不时互相交换着笑容,我们是感谢的笑容,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如此香醇的酥油茶,使我们得到了如此珍贵的时光和记忆。他们是快乐的笑容,因我们的到来而快乐,因我们对他们的称许而快乐。
刹那之间,我好像理解了他们,理解了这些终年与雪山相伴,牛羊相伴的牧民,他们的牛羊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诗意的生活,烈日雨雪使他们生活困顿,游牧生活使他们缺乏长久的朋友。但他们也并不孤独,平和的心态使他们引天下人为朋友,为知己。因此,也使他们的清贫的家时刻洋溢着欢乐,洋溢着温情。
2005-03-23 11:59:10  By: 西藏旅游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CCT 康辉国旅- 四川中国康辉国际旅行社 『 点击查看电子地图 』
CCT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旅行社许可证号:L-SC-GJ00030 国际一类社
中国国家旅游局指定办理中国公民出入境游的国际旅行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仙桥北路3号SOHO大厦3楼 - 康辉国旅总部. 旅游接待A23
TEL:86-28- 86082622 / 86082022 / 86080300 FAX: 86656234
西藏旅游咨询预订服务: (86-28)- 86082622   86082122  给我们写信咨询和预订
Sponsored Links
    
特别声明:
A:关于美景旅游网独立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版权由我们全部保留;
2、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任何网站及媒体均可以免费使用,如转载我们的文章或图片,
请注明来自美景旅游网 并链接到 www.mjjq.com,商业用途请先联系我们;
3、免责:我们在我们能知悉的范围内努力保证所有采写文章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但不对真实性和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本站采写文章图片如果和事实有所出入,美景旅游网不承担连带责任;

B:关于美景旅游网采用非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页面的文章、图片等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2、免责:由于采集的图片、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内容页面标注的作者、出处和原版权者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您是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版权所有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如果您反对我们的使用,本着对版权人尊重的原则,我们会立即删除有版权问题的文章或图片内容。
3、本页面发表、转载的文章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西藏旅游
Tibet Travel
西藏旅游目的地 new
西藏圣地之旅-魅力珠峰+天湖纳木措之旅九日游
走进神秘西藏
西藏风光图库
2007最新旅游报价
- 关于我们- 联络我们- 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商业合作- 广告托播-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加入收藏-
©2002-2008 Copyright  MJJQ.COM China Meijin Travel Web.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Laomei Blog
Tel:86-28-86082622 - 86082022 - 86082122  Fax:86-28-86082122
版权所有: 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西藏旅游 保留所有权利 .蜀ICP备05001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