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7月26日 察隅——下察隅
直到中午,老李兄弟的卡车才出发,驾驶室里除了司机还挤了3个人。一路上都是繁茂的针叶林。快到下察隅时过一座桥,防军查了所有人的证件。过了这座桥后,离中印实际边境线就不远了,会经常碰到查证件的事。
下察隅是由两排房子组成的一个小村落,有个武警指导员的老婆开了家小食宿店,住了进去,当天天色已晚,作不了什么采集了,就和司机们吹了一晚上牛,他们刚刚从杂货铺老板那里拿到佣金,大概在9000到1万之间,这不是净利润,算上路断造成的额外花销,他们这趟生意看来赚的少而且辛苦。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JPG width=450>
下察隅乡的全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JPG width=450>
下察隅附近的植被状况
7月27日—28日 下察隅
在下察隅休整了两天。27日沿着下察隅到上察隅的公路走了一段,进入一片阔叶林采集,但没有捉到特别的种类。
28日沿着下察隅到国境线的路走了一段,采到Tongeia属的一个新种。另外拣到一些蝼步甲。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JPG width=450>
Tongeia pseudozuthus 新种
7月29日 下察隅--梯玉 第一天
梯玉是我计划中的一个重点地区,因为它是Euthalia pulchella Lee的模式产地。此种自发表以来只知道一只雌蝶,分类地位非常不清楚。所以这次到察隅来希望能找到这个种类的栖息地并且捉到雄蝶。但是在地图上找不到梯玉这个地名,向很多当地人打听后才弄清楚了梯玉在下察隅到上察隅之间。从下察隅到上察隅有简易的土路可通车,但路况很差,道路很窄,车极少,最后决定走过去。
一早吃过饭,便背上所有的装备,开始了徒步旅行。周围到处都是绿色,穿行在森林里的感觉真的很爽。路上见到了一次钩凤蝶,可惜没有打到。但是捉到了一个Ypthima新种。路边还拣到一只雌锹甲。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JPG width=450>
林中小栖,旁边煮着茶,够奢侈吧 (自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9.JPG width=450>
Ypthima dengae 新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JPG width=45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JPG width=45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JPG width=300>
一路上的风光,路基本上是沿察隅河的支流逆流而上
走到晚上找到一块林间的草坪,在上面安营扎寨,找了些干柴煮方便面吃。天黑时开始下起小雨,还好帐篷没有漏水。只是晚上小解是个麻烦,幸亏带了很多保鲜袋,接了再扔出帐篷,避免了雨中受罪。
7月30日 下察隅--梯玉 第二天
清晨起来,帐篷外到处都是湿的,找不到干柴。把东西收拾完后开始空着肚子赶路。一小时后找到一条小河边的一处旧宿营地,并且找到了干柴,这才生火煮面,冲了杯奶粉,颇为幸福。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JPG width=450>
早饭时自拍
走到中午时,天渐渐放晴,但是没有太阳,估计梯玉快到了。沿河小路的路边上,我猛的注意到有一只翠蛱蝶停在一棵树的树枝从里。于是摒住了呼吸仔细地看,居然是Euthalia pulchella !
我看了半天,呆在那儿,想着怎么捉它,才发现它停的地方根本无法下网。只一会儿它就飞走了,钻到路下的林中去了。我索性卸了行李,在这里苦等,但天公不做美,越来越阴。最后决定再往前走,找一适合宿营的地方扎营,然后在这里住到捉住Euthalia pulchella为止。
向前走了不多久,就看到一大片草地,前面一个院子。看到院子里有人便上去询问,主人非常冷漠,我费了半天劲才跟他讲明白我是干什么的,到他院子里想借宿,他才逐渐和缓起来。但是这里没有房子可以住,因为空着的房子都已经养了鸭。原来这还不是梯玉村,梯玉村不在路边,这只是个梯玉道班,里面常年住着两个当地人。最后他同意我在小院里扎营,这下好了,至少生火不用自己动手了。扎好帐篷我就抄着网回到刚才看到翠蛱蝶的地方,但是等到天色发黑也没再看到第二眼。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0.JPG width=300>
梯玉道班里的宿营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11.JPG width=450>
从梯玉道班看远处的山峦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2.JPG width=450>
梯玉道班的周围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3.JPG width=450>
道班主人可爱的小孙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9.JPG width=450>
道班主人养的看门狗,十分凶悍,身上有虎纹,应该是当地的土狗品种
7月31日--8月4日 梯玉
一连住了5天,我才有幸观察到了Euthalia pulchella飞翔的场面,捉到了梦寐以求的雄蝶。
每天除了吃饭,我都守在Euthalia pulchella的栖息地等候,这里其实是个很好的采集点,不光有Euthalia pulchella,还有一些弄蝶和蛱蝶,捉到一个Neptis的新种和西藏第一次记录的morgiana窗蛱蝶。河对岸有一个村子,村民都是靠溜索过河。这些天天气一直不好,晚上总是下雨,白天多是阴云密布。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4.JPG width=450>
清晨河上的水雾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7.JPG width=450>
河对岸的村民通过溜索过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8.JPG width=450>
河对岸村民们的集体照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8.JPG width=450>
Neptis pseudonamba 新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1.JPG width=450>
Dilipa morgiana 雄蝶
而Euthalia pulchella直到第四天---8月3日,我才再次见到。这天难得一见的太阳出来了片刻,在栖息地终于看到pulchella的雄蝶穿梭飞行在树冠附近,飞行速度极快,从不下地,偶尔可看到它沿着山坡从河边开始向上飞,快速掠过小路飞到路另侧的林冠上去。观察了一会我选了一处经常有pulchella路过的地段,然后离开小路,下到近河边的灌丛中,躬着身子躲在灌丛中,网也放低了。终于有pulchella飞过,速度极快,我也猛的举网,然后就看到网里有翠蛱蝶在挣扎,当时兴奋得大喊了句什么。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又捉到一头雄蝶。丰收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9.JPG width=450>
Euthalia pulchella 的雄蝶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5.JPG width=30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6.JPG width=450>
Euthalia pulchella 的栖息地
E.pulchella 的雌蝶相对较少,但是它和雄蝶不同,偶尔会飞到离地面很近的低枝条上停留,只要碰到就容易捉住。我的运气不错,捉到了一只完整的雌蝶。
吃饭是每天给主人一点钱,他们饭有多的,就一起吃,没有就买他们的面粉,自己用水和了,烙饼吃,怎么也比方便面强多了。有时能吃上烤玉米,那东西真叫香啊,到现在只要一想起来还流口水。
8月5日 梯玉--上察隅
趁着天晴,决定继续向上走,到上察隅去,这一路上也许会有好的收获。一路都是上坡,颇为辛苦,多数时间都是沿河而行。路上在针叶林里拣到一只已死的小型锹甲(拜托锹甲高手们给个鉴定)。路上不时看到载着原木的卡车往外拉木头,这里还在大肆砍伐,据说是因为察隅河的下游不在中国,所以和长江不同,不必担心水土流失发洪水,可以不停地砍下去*·#¥%…&*@#$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0.JPG width=450>
运原木的卡车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jiachong.JPG>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jiachong1.JPG>
路上拣到的锹甲(高手们给个鉴定)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2.JPG width=450>
看河上的风光,这也许是最后的原始林了
梯玉到上察隅不太远,下午三点多就到了。路上只捉了Rapala nemorensis和Aulocera saraswarti的一个新亚种。这两种蝴蝶都是首次在西藏发现。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0.JPG width=450>
Rapala nemorensis 雄蝶 原产云南西北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7.JPG width=450>
Aulocera saraswarti chayuensis 新亚种,这个种也是第一次在西藏和中国发现
上察隅距离印度的实际边境线很近,虽然从咱们国家发行的地图上看好象离边境线还很远,所以武警和防军都不少,常有部队拉练跑过这里,也时常有人查证件。有个四川人退伍后,娶了一个从印度过来的珞巴族老婆,在这里开了个食宿店,条件不错,收费也低。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4.JPG width=450>
部队拉练跑过上察隅的街道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5.JPG>
上察隅留影,请食宿店老板拍的,背后是他开的店。
从这里依稀可见北边的伯舒拉岭的雪线,据说有条小路可通往川藏公路。还有传言说人们将来要修一条从这里到墨脱的公路,但我不太相信这样的路能修成,在一份很老的地图上,确实用虚线画着一条从墨脱的格当穿过无人区的丛林通往上察隅的小路,但根据在墨脱和察隅的打听,从没有人走过这条小路。这条小路是值得冒险家们一试的一个挑战,估计路上也会发现很多新的物种。走这条路也一直是我的一个梦,也许永远没有机会。
身处察隅,和当地人广泛地交谈,不但增加了很多关于察隅的地理知识,而且改变了我的旅行计划:察隅地区的极东部有一察瓦龙乡,与世隔绝,我原先并不知道这个地方,知道了以后,就非常好奇,不仅是考察上的好奇,更多的是地理上的好奇。于是打定主意,要去察瓦龙。
8月6日 上察隅到察隅县
上察隅海拔较高,物种比较少,决定回察隅考察。早上搭到一辆回察隅的拉木材的卡车,坐在木头上,同车有几个洛巴人,半路上还上来一位登人老太太,装束奇特,可惜她不同意拍照([人登]人是中国数量最少的少数民族了,目前划为珞巴族的一个分支,但实际上和珞巴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车走走停停,路上坏了几次,这个司机非常马虎,后来居然汽油也不够用了,多亏路过的车帮忙我们才得以继续前进。傍晚下起大雨来,好在带着雨衣,但气温骤降。直到天黑透了也没到察隅。旅行中有很多漆黑的夜晚是在车上颠簸度过的,有时会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直到深夜12点卡车才在大雨中驶进了察隅县。
一天的苦难结束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6.JPG width=450>
坐在拉木头的卡车上
8月7日--8月10日 察隅县
在察隅县休整,每天都沿着公路寻找采集点,有些地方虽然不是原始植被,却也有好东西,就在县城旁边的路边空地里,我捉到了另一个新种Potanthus taqini,还有Fabriciana adippe的一个新亚种。这里还捉到一种黄室弄蝶,其实也是个新种,但我考察完后写论文时也没能认出来,2年后才搞清楚那是个新种,命名为Potanthus tibetana, 这个新种最近在越南也发现了,Devyatkin正准备将其命名为tibetana的一个新亚种。由此可见察隅在昆虫研究上是多么空白,我估计察隅在其他昆虫方面也有很多未知的物种,大家如果有机会应该去察隅考察一下。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8.JPG width=350>
Potanthus taqini 新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9.JPG width=350>
Potanthus tibetana 新种 此种还分布于墨脱,独龙江, 国外分布于越南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0.JPG width=450>
察隅县的街道
察隅县的生活非常舒服,有公共淋浴室,也有饭馆,可以吃到不错的炒菜和沙锅。也有“娱乐”场所,据说县里的干部、警察甚至军人都经常光顾。
在察隅县我到处打听关于察瓦龙的地理和自然情况。
察瓦龙,这个地名听起来就颇令人神往,根据打听到的消息,这个偏远的藏乡与世隔绝,根本不通公路,只有马帮小路穿越原始森林,要翻越4座高海拔的山口,一路基本上是无人的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一般马帮的行进速度也要7天左右,如果没有骡马帮助托运必须的装备,光靠人力是到不了的。察隅县本地藏人去过察瓦龙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这更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探察其究竟的欲望。于是开始寻求去察瓦龙的途径。根据打听到的情况,我在察隅县的街上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从日东村(日东位于察隅到察瓦龙的路上,离察隅有3—4天行程,离察瓦龙有3天行程)过来拉粮食的藏民马帮,但是这些藏民都不肯雇骡马给我,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为了在封山前为家里攒够足够的粮食而来县城拉粮的,没有多余的骡马可以出租。
最后我跑到县政府里到处打听,在政府办公室一个藏族干部的帮忙下,我打听到了8月末有一个人口普查工作组要去察瓦龙工作。我又找到了这个工作组的组长塔青。塔青同意帮忙雇骡马,但是吃住都要自己负责,这没问题,我的宿营装备很齐全。
但是虽然塔青答应了帮忙,我却要随时打听消息,有什么临时变动或出发时间都不会通知我的。我只好每天晚上都跑到塔青家里去打听一下消息。马帮大约是在8月20日以后出发。我正好可以在这之前把察隅县考察完。
我一直担心察瓦龙之行是否能实现。在这里没有什么事是可以打包票的,不到骑上骡子的那一刻,心是不能放肚子里的。
8月11日 察隅--德母拉
计划好了再上一次德母拉山口,并且要在察隅到德母拉这条路上选几个点做采集。但是连找了几天,都找不到出察隅的便车。原来有消息传来:怒江沟山体滑坡,川藏路再次阻断,而且这次很严重,两个月之内无法修复(后来是在11月——12月修复的)。所以最近就没有出察隅的车,想搭车是不可能了。
狠了狠心,决定包车,吉普车的车主们漫天要价,说是汽油涨价。为了考察上的全面,最后还是决定包了辆车上德母拉。包车虽然价高,但真的很方便,可以随时叫停。在古玉前我注意到路上有小蝶飞舞,于是下车采集。这是一个颇为奇特的线灰蝶族的新种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1.JPG width=350>
雄 正面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2.JPG width=350>
雄 反面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3.JPG width=350>
雌 正面
以上三图为 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 此次考察所得中最为奇特的一个新种, 最近有学者打算为此种成立一个新属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1.JPG width=450>
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的栖息地
在接近德母拉时,在一处高山草甸旁我再次叫停了一会儿,采集到另一新种 Paroeneis parapumilus。看来这车包的不亏。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7.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parapumilus 新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8.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palaearcticus auloceroides 与上一种同地分布的种类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9.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bicolor 产藏西,藏中的种类,与新种颇为近似,但雄蝶没有性标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6.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附近留影 (司机拍)
下午3点左右,车登上德母拉山口,我选择了一处宿营地,趁着天尚亮,开始采集,捉到了Parnassius orleans 和Parnassius epaphus poeta 和Kuekenthaliella baileyi 等等。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2.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留影 (司机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4.JPG width=450>
在山口附近选好宿营地,坐着休息 (自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par4.JPG width=300>
Parnassius orleans lakshmi Mikami, 1998年发表的产德母拉的特有亚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5.JPG width=450>
P.orleans 的栖息地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5.JPG width=350>
Issoria (Kuekenthaliella) baileyi 1998年发表的产于墨脱北部的新种,这次发现于察隅地区,此种还分布于藏中拉萨附近.
傍晚,采集牛粪和干枯的灌木枝生火造饭,等到添饱肚皮,收拾完东西,钻到睡袋里,天已经全黑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3.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附近宿营,为添饱肚皮使劲地吹牛粪 (自拍)
8月12日 德母拉
一夜头疼不止,这次高山反应来的猛烈,可能是在察隅海拔较低处呆的时间太长了。
好在昨晚多采了些灌木和牛粪,放在帐篷的夹层里,没有被露水淋透,这才顺利的吃上早饭,当然还是方便面。
在宿营地附近的高山草甸上采集到Colias adelaidae karmalana Grieshuber, 这是今天最好的收获。其他都是昨天的重复品。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7.JPG width=350>
Colias adelaidae karmalana 比利时人近年发表的产自甘肃的种类,德母拉产的属于另一德国人刚刚发表的新亚种
根据以往采集绢蝶的经验我选择了较远处东边一紧靠高山碎石坡的草甸做为新宿营地,把行李搬了过去,一路走来颇为吃力。
在这片碎石坡上果然采到了Parnassius imperator,我估计5月时, 著名的P. labeyriei nosei和P.hide poshulalinus Nose 可能都会在这条坡上发现。这是个绝佳的绢蝶栖息地。只可惜季节太晚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nosei.JPG>
Parnassius labeyriei nosei Watanabe (该图转自 国外的绢蝶网站--需用代理服务器才能上)
德母拉上最著名的绢蝶,5月时发生,此次没能碰到.
8月13日 德母拉--察隅
一夜没能睡好,高山反应更加强烈,头疼难忍。最后决定回察隅。
上午搭到一辆卡车,顺利地回到察隅县。
8月14日 — 8月25日 察隅
14日到20日雨下的很勤,几乎做不了什么采集,主要在察隅县休息,偶尔也到北边7公里外的一处林子里采集,没增加什么新东西。工作组那边一直没有任何消息,等的让人心急,却也没办法。21日到25日天阴到多云,我连续在察隅以北20公里到50公里的路段上考察,这段路的两旁都是原始森林,植被非常丰富,海拔在2300-2700米左右。每天吃完早饭都到街上去找察隅——古玉的便车,有时是拖拉机,有时是卡车。然后搭车到20公里外的采集点考察,下午在路上拦便车回察隅。我的运气不错,回来基本都能搭到便车,只有8月25日回来时没有便车,只好徒步走回察隅,直走到天黑才到。
在察隅北边25公里处的森林里考察也是有收获的,采到Euthalia 的一个新种,后来写论文时鉴定不准确,当作Euthalia alpherakyi的一个新亚种发表的,去年和Euthalia的专家Yokochi讨论后又对Euthalia duda类群做了更深入研究,发现察隅的这个其实是个独立的新种,提升为Euthalia chayuensis,此种与Euthalia duda sakota相当接近,但生殖器和外观都有稳定的差异。这个新种按Yokochi的说法在缅甸极北部也被日本考察队发现了。
另外一个大的收获是发现Neptis 的另一个新种。这个新种相当独特,在翅脉上都与近缘种类有明显的区分点。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6.JPG width=300>
8月26日 察隅
我得到消息:工作组将在最近几天出发,于是上街采购。除了方便面,还跑到卖面饼的店里订做了20多个面饼,还买了一些火腿肠、一听午餐肉罐头。另外胶卷也快用完了,察隅县里唯一的一家摄影店里卖的富士卷肯定是假货,但还是决定买了两卷。
下午去县政府打听到工作组将于明天出发,塔青只说是明天有车送一段路,但是具体情况却搞不清楚,也没说怎么集合,只让我到大街上等着。一夜激动的没睡好。
8月27日 混乱不堪的一天——终于踏上去察瓦龙的路
一大早就起床,头脑乱的很,一直担心错过工作组的出发。我把行李背到街上开始等待,等到10点多了,也没见到塔青和所谓的工作组,于是开始着慌了。这时有辆卡车从县政府里开出来,到了街上就停了,后斗上连人带行李坐的很满,街上也有很多老百姓往车上挤,我也慌忙跑过去问,原来这个车就是用来给察瓦龙工作组送一段路的。还是没见到塔青,但是不管这些了,我也往车上挤。真艰难啊,车斗塞的简直没有插针之地,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把背包和自己弄上去的,这里的老百姓有个好处,就是虽然他们也抢着挤车,但一旦上了车,他们会热心的帮后来的人尽可能的也挤上车,这和内地人在火车上占座位的风格很不同。 这个车被挤的太不成样子了,可能是后来的几个工作组成员上不了车了,察隅县政府办公室的主任便出现了,开始维持秩序,让车上的人统统下来,我被弄糊涂了,后来才明白原来这车是送工作组成员去几十公里外的桑久村,从桑久村开始才是马帮的出发点,而这些挤车的大多不是工作组的成员,而是搭免费便车去桑久村的老百姓。结果客占主位,把工作组的人都给挤到车下上不来了。当官的说话还是很管用的,人们都开始下车了,这样工作组的人优先安排好行李和屁股,我也找了个不错的地方,然后才让搭车的人们上来,还是挤的满满的。
中午时分,车开始驶出察隅县,桑久在察隅北边几十公里处,有条简易公路通察隅县,这条路上很少走车,路边的树枝经常扫过我们头顶。闹烘烘的车上我却很着急,因为很明显塔青没来,往下该怎么办还是未知数。
车一直向上攀登,海拔上的很快,不多久便到了桑久村,能看到路边草地上散布的骡子,还有些简易棚子,一些藏族人在里面喝茶,据说这些是来接工作组的马帮。
在桑久,人们把各自的行李都卸下来,到处都是乱烘烘的。这个工作组是由察隅县各个机关单位里抽调来的公职人员组成,也全都是藏族,任务就是去察瓦龙乡做人口普查。多数人都穿迷彩服,因为耐脏。不一会儿我就看到塔青带着墨镜很牛逼的从一辆越野车中钻出来,原来组长是有特殊待遇的,怪不得没在卡车上见到他。来接我们的马帮是由察瓦龙乡政府从全乡各村里抽调的有骡马的村民组成的,他们从察瓦龙出发,带着骡马走了7天来到察隅县,专门来接工作组,而政府服给他们的报酬在我看来真是低得不能再低了,这相当于是给他们派公差,不来不行。他们已经在桑久歇了一天,把骡马都散放到山上去吃草了。工作组要休息一会,煮茶喝,我趁这空拿了网子出去采集,再次采到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这个珍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1.JPG width=450>
桑久,工作组在休息,等待马帮们准备好骡马。
下午1点多,激动而混乱的时刻到来了。赶马人把骡马都从山上找了回来,他们带的骡子有多有少。骡子主要有两个品种,一个是所谓的汉骡(和内地的骡子一样),数量比较少,长的很高大,只用于驮货,大多数则都是藏骡,长的比较小,据说耐性好,既驮货又可骑人。人们都把骡马的主人喊做马帮。马帮们用地钉把一条绳子贴地拉直固定好,每头骡子都被栓住左腿排成一条直线,为了让骡子听话,马帮们给每个骡子头上都套上粮食袋,这样骡子就只顾着去嚼美味了,安静地任凭主人往身上装货。马帮先给骡子背上披条毯子,然后才固定货鞍,这种鞍是木制的,很小巧,其结构是只用于栓货,不能直接骑人。有些骡子被选做只驮货,这样就被压的满满的,马帮力求使两侧重量非常平均。还有些骡子是给人骑的,但也是上的货鞍,这里根本没有让人骑的那种马鞍和缰绳,更没有脚蹬子。工作组的成员都带了铺盖卷,用一个帆布套缩成一半大小,然后绑到货鞍上,人要骑的时候就直接跳到骡背上面的铺盖上,凭自己的平衡能力把自己稳定在骡子上面,有些人很有经验,自备了缰绳把骡子笼头栓住,这样便于控制。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骑骡子的。全组里只有组长塔青分配到一匹马,装有传统的骑鞍和脚蹬。装货的时候一片混乱,塔青要负责骡马的分配。我找到塔青,他忙的几乎把我给忘了,骡子可能还不够用,好在他很守诺言,把我安排给一个马帮,马帮把我的背包固定到一匹黑骡上,但是怎么也没法平衡,最后我把睡袋和帐篷都从包里拿出来,裹了雨衣用绳子绑了,这样正好可以和背包平衡挂在骡子两侧,然后把防潮垫叠了几层披到货鞍上绑紧了。到处都忙的不可开交,混乱不堪。等一切都结束后,马帮开始出发了,我兴奋异常,现在知道自己一定能到达察瓦龙了。
一开始的路没人骑骡子,都是步行,穿过很长一片烂泥地后便踏上了依稀可以分辨的一条小路。小路穿行在针叶林中,树上到处挂满了松萝。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同行的工作组成员陆续跳上骡子背。我继续走了一段,最后忍不住也打算试一下,我的那位马帮一点汉语都不懂(其实连藏语的普通话也不懂),比划了半天他才明白怎么回事。在马帮的帮助下,我也顺利的骑上了骡子,只是因为没有铺盖垫着屁股,货鞍隔着防潮垫还是磨的屁股生疼,我紧抓住货鞍的一角,努力保持平衡,骑这种骡子还真的很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2.JPG width=450>
马帮队伍出发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3.JPG width=450>
骑骡子的工作组成员,后面骑红马的是组长塔青,以后的旅程中他基本上没从马上下来过。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4.JPG width=450>
前进中的队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5.JPG width=450>
在森林里穿行,树上挂满了松萝
走过一个塌方区时,为了安全人们都下了骡子,我也下来,那骡子就跑到前面去了,等过了塌方区,我再也找不到我的那匹了,只好走完了剩下的路。以后几天我才知道,分给我的那匹骡子是个狡猾透顶的家伙,而他的主人为了爱惜他的财产,也不去管它,这样我基本上还是靠双脚走完全程的。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一大片空地上,这里就是第一天的宿营地。不一会就炊烟淼淼,工作组被塔青分做几个小组,各小组各找一片空地,搭自己的窝棚,做自己的饭。窝棚都是找两个木棍固定在地上,象晾衣服一样拉出一条绳子来,然后用编织袋材料的蓬布挂上,作成简易的窝棚,只用于挡雨,人们带的铺盖都非常的厚实,所以不用担心冷的问题。马帮们把行李卸下来后,骡子都撒着欢的满地打滚,然后就高兴到跑到山上有草的地方去了,晚上马帮是不用管它们的。人们带着大米、挂面和罐头,有的还带了些蔬菜。因为事先说好管自己的饭,我就要了点茶,开始啃我带的面饼。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6.JPG width=450>
远远看见我们第一天的宿营地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9.JPG width=450>
宿营地全景,人们忙着卸货、生火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8.JPG width=450>
营地里人们都在忙
我也搭起我的帐篷,惹来很多人围观,和几个人很快就混熟了。其中一个干瘦的,朋友们都叫他阿瑞,老家青海的汉族,分配到察瓦龙乡工作了3年左右,这次本来是到了探亲假的时候,从察瓦龙走了7天到察隅,准备回家,却接到县里命令:停止一切休假,必须参加人口普查工作。完!又要再回察瓦龙。不光他一个,其他还有三个也是在察瓦龙工作的,两个是刚参加工作一年的藏族学生(格桑达瓦和拉巴,后来混得很熟),一个是长发飘飘的察瓦龙的公子(以后简称公子,是乡长的儿子)。他们几个需自己负责吃住,因骡马不够,工作组也只负责他们行李的运输,但是没有骡子骑,这样他们几个要完全靠双脚走到察瓦龙去。他们和马帮们关系很熟,和马帮们一起吃饭,住的时候就用工作组的窝棚角落。阿瑞几乎和公子形影不离,这两个家伙在和大伙聊天时唯一的话题就是察隅县的小姐,两人昨晚还折腾了一宿,结果今天走这并不算太长的路就倍感艰难,一直落在后面。
阿瑞没带什么铺盖,只带着羊皮大袄一件,于是聊熟了就住进我帐篷里来。马帮们早习惯了这种野外生活,他们没有正规铺盖,也没有象样的窝棚,只带着一块塑料布和一条毯子。他们自己做饭,主要是下挂面吃,晚上就用货鞍和行李堆起来把塑料布斜搭在上面,钻进去把毯子一裹就休息了。他们最为辛苦,每天装货,卸货都是他们的事。
天很快就黑了,我和阿瑞钻进帐篷,这时下起小雨,在雨声中入眠,外面还时时传来工作组成员榨金花(打一种赌博的扑克)的声音。
8月28日 翻越益休拉山口
清晨很早,大家就被叫起来,天气很冷,风吹地人瑟瑟发抖,起来后就收拾行李,不吃早饭,有人简单地烧了点茶大家分着喝了。马帮们跑到山上找骡马,他们都带着粮食袋,一边喊着“噢西,噢西,噢西”召唤骡子,骡子每天只有在出发前能吃上粮食,所以经不住诱惑,都乖乖的过来让主人栓住了。工作组的队员们只把自己铺盖打理好,别的都不管就开始上路。马帮让我先走,原来是因为马帮们赶骡子走的快,而骡子也不是让人们一直骑着的,基本上是走一半,骑一半,这样,开始的这段路就让骡子空着走。我一直担心我的标本问题,可别把我的包给漏下了,那考察成果就全没了,所以走的比较晚,帮助马帮将我的背包捆好后才走。(后来的几天里我累的麻木了,就不管这些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1.JPG width=450>
沿小路钻入林中,开始了第二天的征程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2.JPG width=450>
回望昨晚的宿营地,这是一片季节性的牧场
沿小路钻进林中,一路都是上坡,路况很差。这里的森林一看就是原始林,非常繁茂,可惜没注意到有什么昆虫活动。走了两个多钟头后还没出林子,我赶上了前面的工作组成员,他们都歇在路边不走了,原来是等后面的骡子,要开始骑行了。马帮们走的确实快,很快就上来了,大家都骑上了骡子。我也等到了我的那匹,马帮帮我上了骡子,我就开始“享受”旅途了,虽然保持平衡相当费力,但是比起自己用双脚走路还是幸福百倍。尤其是这时候下起雨来,把自己裹在雨衣里,随骡子自己往前走,任凭外面风吹雨打,这种感觉虽然有些狼狈但非常幸福。这种幸福的感觉不光我有,大家都感觉到了,前面有人唱起歌来。不一会我们走出了林带,进入林线以上,这里海拔接近4000米了,出现了高山草甸,前面依稀可见连绵的群山,路一直是上坡。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3.JPG width=450>
马帮队伍在林中穿行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4.JPG width=450>
进入高山草甸地带,这时下着大雨
在草甸地带走不多久就停下来,人们开始煮茶喝,简单的吃点干粮,我也啃了口面饼,这东西已经开始变味了,极其难吃,我的干粮准备是很失败的。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7.JPG width=450>
马帮们在煮茶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5.JPG width=450>
工作组的成员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1.JPG width=450>
刚分到察瓦龙工作没有一年的学生格桑达瓦没带雨衣,只好找塑料布自己拼了条雨衣来穿。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6.JPG width=450>
为了和当地人打成一片,我自作聪明地买了顶老式军帽,后来人们告诉我这在当地也过时了。这顶帽子反而让我很显眼
再次出发后就靠双脚了,我们是在朝山口进发,所以都是上坡路,相当辛苦,只有塔青悠闲自得的骑着他的小红马。走不多久人们又停在路边等骡子骑,我也不想走了。大家逐渐骑上自己的骡子,但我的骡子还是没出现,等它出现了,我才发现我的马帮还在很远的后面,只好自己拦骡子了,结果这家伙一看到我就离开小路绕个远道把我绕过去,我就赶快去追,再次超过它后 等在路的狭窄地段拦它,可还是不成功。结果这么折腾了几回,我干脆认了,接着靠双脚走吧。后来马帮赶上来了帮我拦它,居然还是拦不住,这骡子非常狡猾。我只好继续跟在它屁股后面徒步。可能是大前天在察隅考察时徒步走了一下午的缘故,感觉自己腿有点抬不动,继续坚持了很长一段,在一个很狭窄的地段,我的那匹骡子鬼使神差的主动停下不走了,这次是等着我赶到它跟前,而且非常配合,我不用别人帮忙,自己就跳上它的背了。这里离山口已经很近了,山口处的经幡看的很清楚。我分析了一下,这骡子很通人性,看来很清楚自己的职责,但是又很有劳动保护意识,自己决定该干多少活。
再次骑在骡子上,我才感觉到旅行的幸福。马帮们很辛苦,最后这段爬山路由于海拔很高,接近5000米,走起来是很累的。
过了山口后,人们都跳下骡背,一方面是让骡子休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种下坡路上根本无法在没有骑鞍的骡背上保持平衡。从山口远望,远处群山连绵不绝,小路根本无从分辨,从这里还根本望不见察瓦龙的半点影子,路还很漫长,那神秘的察瓦龙还远在群山之后。想到这些大山很少有外人来看见过,便感到一种虚荣心在沸腾,支撑着我继续赶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t5.JPG width=450>
过益休拉山口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9.JPG width=450>
回望山口,我那匹骡子的主人在清点路过的骡子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68.JPG width=450>
经常趟水过河
以后都是下坡路。走到天快黑时,我们才停住脚步,在一片傍水的草地上扎营,这里已经有一只队伍扎好了营,是日东村驻守的边防军人回察隅办事路过这里。这晚上我吃不下自己带的干粮了,好在塔青的那个伙食小组做面条做多了,终于吃上了美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2.JPG width=450>
今天的宿营地
8月29日 翻越次瓦拉山口
夜里又下起了小雨,天还不亮大家就起来了,空着肚子在雨中赶路。今天我出发的也很早,和大家一样把行李扔给马帮不管了。队伍散的很开。一路都是草甸,走到快中午时,我们又开始爬坡,远处的次瓦拉山口依稀可见。大家停下来等骡子,我的骡子和马帮出发都很晚,还是没有等到他们。所以只好接着走。走到我明显感觉面红耳赤,呼吸困难了,才等到骡子过来,这次总算没费什么劲,为了便于控制它,我给它栓了个缰绳。骑上骡子后我们离山口已经很近了,骡队盘行而上,前后都能看的很清楚。看来我的马帮也累的不轻,这时也找了匹骡子,他上骡子时很轻松,随便就在行走中翻上骡背了,而且骑的姿势很随便,也不用扶骡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1.JPG width=450>
骡队向山口挺进(摄于骡背上)
这种朝山口行进的马帮队伍真的很壮观,我想在中国除了察瓦龙地区,再也不会有这种真实生活中的马帮队伍了(不算那些为旅游目的而保留的德钦县的马帮,那些马帮已经变了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2.JPG width=450>
在次瓦拉山口与队员合影,我左边的是医生,右边的是察隅县最能打架的身高近1.9的巴俞疆
一过山口,我的马帮就赶快赶上来,生怕他的骡子累着了,我也自觉的跳下骡背,没想到骡子逃跑的很快,居然把我的一个帐篷包给甩下来了,我只好提着帐篷走了一路,直到队伍下到半山坡略微休整时才再次见到我的那匹骡子,给它绑结实了行李。在半山坡上大家简单地喝了点热茶,啃了口干粮就继续出发。下山的路非常的长,大家都是徒步,等到下到山脚时我回望山口,很难相信我们是从那里过来的。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21.JPG width=450>
半山腰人们在合影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3.JPG width=450>
即使是下山路,塔青也没从马上下来过
天空下起了大雨,队伍拉的很开,前后能差开几公里,我走着走着发现前后都没了人影,就我一个了,好在路就一条,很好辨认。来到一处牧场上,路边偶有简易的藏民盖的木屋,老远看到队伍里的一帮人从一个木屋里钻出来继续前进。原来他们进去歇了歇。我走到木屋旁也钻进去,里面的牧民非常好客,请我喝了热茶,然后就钻进雨里继续上路。我身后还有更多的人,这次我算是走在前面的。不久就钻进一片林子,路上全是烂泥,一脚踩下去能到小腿,需要仔细得选落脚点,很快就满腿都是烂泥了。冷风吹来浑身都打哆嗦,裤子早已湿透了,完全靠雨衣积攒些热气。路上还要过几条小河,骡马直接就淌过去,人却必须选择水浅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满鞋里都是水。
这真是艰苦的一天,前面的人始终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大家几乎是空着肚子没有停歇地赶了一天的路,来到一片草场上,我几乎是机械的走着,快被冻傻了,这时天已经黑了。终于说是要停下来了,这是一片季节性的牧场,海拔仍然很高,有几间临时用的木屋可以居住,里面没有人,大家分成几组分占了。我冻得直发呆,把雨衣罩住头留住点热气,缓了缓才清醒一点。我找到一间木屋,有内外两间,内间已经有几个工作组的成员占了,他们烧起火来,把铺盖围着火堆,已经没有我的地方,我只好在外间把帐篷搭起来。人可能走散了一些,我没有看到阿瑞,据说塔青也没赶过来,也许他们在我们身后别的地方宿营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4.JPG width=450>
天色渐晚,队伍还是没有停下,继续在草地上走着
和我住一个屋的几位决定打游击,他们是和塔青一个伙食组的,但塔青没赶上来,背锅和粮食的骡子也都没到。打游击就是到处要饭。我跟他们一块儿去。于是奔走在几个木屋之间,路上都是烂泥和积水,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在一个木屋里我们讨到了热茶,他们饭不够,我们就去另一间,还好,这里饭刚开始做,于是加上我们这几个讨饭的量,大家坐下来等着饭熟。能吃上米饭对我来说真是一种幸福,今天可真累惨了。
晚上钻进帐篷里打开睡袋时发现睡袋有些部位湿了。记得我是很小心的把睡袋放在背包的主包里的,可见big pack的防水性能真的很差。好在睡袋主要部分还算比较干,勉强还能保温,我绻成一团,避开湿掉的部位,进入了梦乡。
直到中午,老李兄弟的卡车才出发,驾驶室里除了司机还挤了3个人。一路上都是繁茂的针叶林。快到下察隅时过一座桥,防军查了所有人的证件。过了这座桥后,离中印实际边境线就不远了,会经常碰到查证件的事。
下察隅是由两排房子组成的一个小村落,有个武警指导员的老婆开了家小食宿店,住了进去,当天天色已晚,作不了什么采集了,就和司机们吹了一晚上牛,他们刚刚从杂货铺老板那里拿到佣金,大概在9000到1万之间,这不是净利润,算上路断造成的额外花销,他们这趟生意看来赚的少而且辛苦。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JPG width=450>
下察隅乡的全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JPG width=450>
下察隅附近的植被状况
7月27日—28日 下察隅
在下察隅休整了两天。27日沿着下察隅到上察隅的公路走了一段,进入一片阔叶林采集,但没有捉到特别的种类。
28日沿着下察隅到国境线的路走了一段,采到Tongeia属的一个新种。另外拣到一些蝼步甲。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JPG width=450>
Tongeia pseudozuthus 新种
7月29日 下察隅--梯玉 第一天
梯玉是我计划中的一个重点地区,因为它是Euthalia pulchella Lee的模式产地。此种自发表以来只知道一只雌蝶,分类地位非常不清楚。所以这次到察隅来希望能找到这个种类的栖息地并且捉到雄蝶。但是在地图上找不到梯玉这个地名,向很多当地人打听后才弄清楚了梯玉在下察隅到上察隅之间。从下察隅到上察隅有简易的土路可通车,但路况很差,道路很窄,车极少,最后决定走过去。
一早吃过饭,便背上所有的装备,开始了徒步旅行。周围到处都是绿色,穿行在森林里的感觉真的很爽。路上见到了一次钩凤蝶,可惜没有打到。但是捉到了一个Ypthima新种。路边还拣到一只雌锹甲。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JPG width=450>
林中小栖,旁边煮着茶,够奢侈吧 (自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9.JPG width=450>
Ypthima dengae 新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JPG width=45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JPG width=45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JPG width=300>
一路上的风光,路基本上是沿察隅河的支流逆流而上
走到晚上找到一块林间的草坪,在上面安营扎寨,找了些干柴煮方便面吃。天黑时开始下起小雨,还好帐篷没有漏水。只是晚上小解是个麻烦,幸亏带了很多保鲜袋,接了再扔出帐篷,避免了雨中受罪。
7月30日 下察隅--梯玉 第二天
清晨起来,帐篷外到处都是湿的,找不到干柴。把东西收拾完后开始空着肚子赶路。一小时后找到一条小河边的一处旧宿营地,并且找到了干柴,这才生火煮面,冲了杯奶粉,颇为幸福。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JPG width=450>
早饭时自拍
走到中午时,天渐渐放晴,但是没有太阳,估计梯玉快到了。沿河小路的路边上,我猛的注意到有一只翠蛱蝶停在一棵树的树枝从里。于是摒住了呼吸仔细地看,居然是Euthalia pulchella !
我看了半天,呆在那儿,想着怎么捉它,才发现它停的地方根本无法下网。只一会儿它就飞走了,钻到路下的林中去了。我索性卸了行李,在这里苦等,但天公不做美,越来越阴。最后决定再往前走,找一适合宿营的地方扎营,然后在这里住到捉住Euthalia pulchella为止。
向前走了不多久,就看到一大片草地,前面一个院子。看到院子里有人便上去询问,主人非常冷漠,我费了半天劲才跟他讲明白我是干什么的,到他院子里想借宿,他才逐渐和缓起来。但是这里没有房子可以住,因为空着的房子都已经养了鸭。原来这还不是梯玉村,梯玉村不在路边,这只是个梯玉道班,里面常年住着两个当地人。最后他同意我在小院里扎营,这下好了,至少生火不用自己动手了。扎好帐篷我就抄着网回到刚才看到翠蛱蝶的地方,但是等到天色发黑也没再看到第二眼。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0.JPG width=300>
梯玉道班里的宿营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11.JPG width=450>
从梯玉道班看远处的山峦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2.JPG width=450>
梯玉道班的周围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3.JPG width=450>
道班主人可爱的小孙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9.JPG width=450>
道班主人养的看门狗,十分凶悍,身上有虎纹,应该是当地的土狗品种
7月31日--8月4日 梯玉
一连住了5天,我才有幸观察到了Euthalia pulchella飞翔的场面,捉到了梦寐以求的雄蝶。
每天除了吃饭,我都守在Euthalia pulchella的栖息地等候,这里其实是个很好的采集点,不光有Euthalia pulchella,还有一些弄蝶和蛱蝶,捉到一个Neptis的新种和西藏第一次记录的morgiana窗蛱蝶。河对岸有一个村子,村民都是靠溜索过河。这些天天气一直不好,晚上总是下雨,白天多是阴云密布。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4.JPG width=450>
清晨河上的水雾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7.JPG width=450>
河对岸的村民通过溜索过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8.JPG width=450>
河对岸村民们的集体照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8.JPG width=450>
Neptis pseudonamba 新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1.JPG width=450>
Dilipa morgiana 雄蝶
而Euthalia pulchella直到第四天---8月3日,我才再次见到。这天难得一见的太阳出来了片刻,在栖息地终于看到pulchella的雄蝶穿梭飞行在树冠附近,飞行速度极快,从不下地,偶尔可看到它沿着山坡从河边开始向上飞,快速掠过小路飞到路另侧的林冠上去。观察了一会我选了一处经常有pulchella路过的地段,然后离开小路,下到近河边的灌丛中,躬着身子躲在灌丛中,网也放低了。终于有pulchella飞过,速度极快,我也猛的举网,然后就看到网里有翠蛱蝶在挣扎,当时兴奋得大喊了句什么。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又捉到一头雄蝶。丰收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9.JPG width=450>
Euthalia pulchella 的雄蝶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5.JPG width=300>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16.JPG width=450>
Euthalia pulchella 的栖息地
E.pulchella 的雌蝶相对较少,但是它和雄蝶不同,偶尔会飞到离地面很近的低枝条上停留,只要碰到就容易捉住。我的运气不错,捉到了一只完整的雌蝶。
吃饭是每天给主人一点钱,他们饭有多的,就一起吃,没有就买他们的面粉,自己用水和了,烙饼吃,怎么也比方便面强多了。有时能吃上烤玉米,那东西真叫香啊,到现在只要一想起来还流口水。
8月5日 梯玉--上察隅
趁着天晴,决定继续向上走,到上察隅去,这一路上也许会有好的收获。一路都是上坡,颇为辛苦,多数时间都是沿河而行。路上在针叶林里拣到一只已死的小型锹甲(拜托锹甲高手们给个鉴定)。路上不时看到载着原木的卡车往外拉木头,这里还在大肆砍伐,据说是因为察隅河的下游不在中国,所以和长江不同,不必担心水土流失发洪水,可以不停地砍下去*·#¥%…&*@#$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0.JPG width=450>
运原木的卡车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jiachong.JPG>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jiachong1.JPG>
路上拣到的锹甲(高手们给个鉴定)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2.JPG width=450>
看河上的风光,这也许是最后的原始林了
梯玉到上察隅不太远,下午三点多就到了。路上只捉了Rapala nemorensis和Aulocera saraswarti的一个新亚种。这两种蝴蝶都是首次在西藏发现。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30.JPG width=450>
Rapala nemorensis 雄蝶 原产云南西北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7.JPG width=450>
Aulocera saraswarti chayuensis 新亚种,这个种也是第一次在西藏和中国发现
上察隅距离印度的实际边境线很近,虽然从咱们国家发行的地图上看好象离边境线还很远,所以武警和防军都不少,常有部队拉练跑过这里,也时常有人查证件。有个四川人退伍后,娶了一个从印度过来的珞巴族老婆,在这里开了个食宿店,条件不错,收费也低。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4.JPG width=450>
部队拉练跑过上察隅的街道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5.JPG>
上察隅留影,请食宿店老板拍的,背后是他开的店。
从这里依稀可见北边的伯舒拉岭的雪线,据说有条小路可通往川藏公路。还有传言说人们将来要修一条从这里到墨脱的公路,但我不太相信这样的路能修成,在一份很老的地图上,确实用虚线画着一条从墨脱的格当穿过无人区的丛林通往上察隅的小路,但根据在墨脱和察隅的打听,从没有人走过这条小路。这条小路是值得冒险家们一试的一个挑战,估计路上也会发现很多新的物种。走这条路也一直是我的一个梦,也许永远没有机会。
身处察隅,和当地人广泛地交谈,不但增加了很多关于察隅的地理知识,而且改变了我的旅行计划:察隅地区的极东部有一察瓦龙乡,与世隔绝,我原先并不知道这个地方,知道了以后,就非常好奇,不仅是考察上的好奇,更多的是地理上的好奇。于是打定主意,要去察瓦龙。
8月6日 上察隅到察隅县
上察隅海拔较高,物种比较少,决定回察隅考察。早上搭到一辆回察隅的拉木材的卡车,坐在木头上,同车有几个洛巴人,半路上还上来一位登人老太太,装束奇特,可惜她不同意拍照([人登]人是中国数量最少的少数民族了,目前划为珞巴族的一个分支,但实际上和珞巴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车走走停停,路上坏了几次,这个司机非常马虎,后来居然汽油也不够用了,多亏路过的车帮忙我们才得以继续前进。傍晚下起大雨来,好在带着雨衣,但气温骤降。直到天黑透了也没到察隅。旅行中有很多漆黑的夜晚是在车上颠簸度过的,有时会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直到深夜12点卡车才在大雨中驶进了察隅县。
一天的苦难结束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26.JPG width=450>
坐在拉木头的卡车上
8月7日--8月10日 察隅县
在察隅县休整,每天都沿着公路寻找采集点,有些地方虽然不是原始植被,却也有好东西,就在县城旁边的路边空地里,我捉到了另一个新种Potanthus taqini,还有Fabriciana adippe的一个新亚种。这里还捉到一种黄室弄蝶,其实也是个新种,但我考察完后写论文时也没能认出来,2年后才搞清楚那是个新种,命名为Potanthus tibetana, 这个新种最近在越南也发现了,Devyatkin正准备将其命名为tibetana的一个新亚种。由此可见察隅在昆虫研究上是多么空白,我估计察隅在其他昆虫方面也有很多未知的物种,大家如果有机会应该去察隅考察一下。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8.JPG width=350>
Potanthus taqini 新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9.JPG width=350>
Potanthus tibetana 新种 此种还分布于墨脱,独龙江, 国外分布于越南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0.JPG width=450>
察隅县的街道
察隅县的生活非常舒服,有公共淋浴室,也有饭馆,可以吃到不错的炒菜和沙锅。也有“娱乐”场所,据说县里的干部、警察甚至军人都经常光顾。
在察隅县我到处打听关于察瓦龙的地理和自然情况。
察瓦龙,这个地名听起来就颇令人神往,根据打听到的消息,这个偏远的藏乡与世隔绝,根本不通公路,只有马帮小路穿越原始森林,要翻越4座高海拔的山口,一路基本上是无人的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一般马帮的行进速度也要7天左右,如果没有骡马帮助托运必须的装备,光靠人力是到不了的。察隅县本地藏人去过察瓦龙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这更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探察其究竟的欲望。于是开始寻求去察瓦龙的途径。根据打听到的情况,我在察隅县的街上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从日东村(日东位于察隅到察瓦龙的路上,离察隅有3—4天行程,离察瓦龙有3天行程)过来拉粮食的藏民马帮,但是这些藏民都不肯雇骡马给我,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为了在封山前为家里攒够足够的粮食而来县城拉粮的,没有多余的骡马可以出租。
最后我跑到县政府里到处打听,在政府办公室一个藏族干部的帮忙下,我打听到了8月末有一个人口普查工作组要去察瓦龙工作。我又找到了这个工作组的组长塔青。塔青同意帮忙雇骡马,但是吃住都要自己负责,这没问题,我的宿营装备很齐全。
但是虽然塔青答应了帮忙,我却要随时打听消息,有什么临时变动或出发时间都不会通知我的。我只好每天晚上都跑到塔青家里去打听一下消息。马帮大约是在8月20日以后出发。我正好可以在这之前把察隅县考察完。
我一直担心察瓦龙之行是否能实现。在这里没有什么事是可以打包票的,不到骑上骡子的那一刻,心是不能放肚子里的。
8月11日 察隅--德母拉
计划好了再上一次德母拉山口,并且要在察隅到德母拉这条路上选几个点做采集。但是连找了几天,都找不到出察隅的便车。原来有消息传来:怒江沟山体滑坡,川藏路再次阻断,而且这次很严重,两个月之内无法修复(后来是在11月——12月修复的)。所以最近就没有出察隅的车,想搭车是不可能了。
狠了狠心,决定包车,吉普车的车主们漫天要价,说是汽油涨价。为了考察上的全面,最后还是决定包了辆车上德母拉。包车虽然价高,但真的很方便,可以随时叫停。在古玉前我注意到路上有小蝶飞舞,于是下车采集。这是一个颇为奇特的线灰蝶族的新种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1.JPG width=350>
雄 正面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2.JPG width=350>
雄 反面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3.JPG width=350>
雌 正面
以上三图为 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 此次考察所得中最为奇特的一个新种, 最近有学者打算为此种成立一个新属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1.JPG width=450>
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的栖息地
在接近德母拉时,在一处高山草甸旁我再次叫停了一会儿,采集到另一新种 Paroeneis parapumilus。看来这车包的不亏。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7.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parapumilus 新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8.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palaearcticus auloceroides 与上一种同地分布的种类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9.JPG width=350>
Aulocera (Paroeneis) bicolor 产藏西,藏中的种类,与新种颇为近似,但雄蝶没有性标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6.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附近留影 (司机拍)
下午3点左右,车登上德母拉山口,我选择了一处宿营地,趁着天尚亮,开始采集,捉到了Parnassius orleans 和Parnassius epaphus poeta 和Kuekenthaliella baileyi 等等。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2.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留影 (司机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4.JPG width=450>
在山口附近选好宿营地,坐着休息 (自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par4.JPG width=300>
Parnassius orleans lakshmi Mikami, 1998年发表的产德母拉的特有亚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5.JPG width=450>
P.orleans 的栖息地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5.JPG width=350>
Issoria (Kuekenthaliella) baileyi 1998年发表的产于墨脱北部的新种,这次发现于察隅地区,此种还分布于藏中拉萨附近.
傍晚,采集牛粪和干枯的灌木枝生火造饭,等到添饱肚皮,收拾完东西,钻到睡袋里,天已经全黑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3.JPG width=450>
在德母拉山口附近宿营,为添饱肚皮使劲地吹牛粪 (自拍)
8月12日 德母拉
一夜头疼不止,这次高山反应来的猛烈,可能是在察隅海拔较低处呆的时间太长了。
好在昨晚多采了些灌木和牛粪,放在帐篷的夹层里,没有被露水淋透,这才顺利的吃上早饭,当然还是方便面。
在宿营地附近的高山草甸上采集到Colias adelaidae karmalana Grieshuber, 这是今天最好的收获。其他都是昨天的重复品。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47.JPG width=350>
Colias adelaidae karmalana 比利时人近年发表的产自甘肃的种类,德母拉产的属于另一德国人刚刚发表的新亚种
根据以往采集绢蝶的经验我选择了较远处东边一紧靠高山碎石坡的草甸做为新宿营地,把行李搬了过去,一路走来颇为吃力。
在这片碎石坡上果然采到了Parnassius imperator,我估计5月时, 著名的P. labeyriei nosei和P.hide poshulalinus Nose 可能都会在这条坡上发现。这是个绝佳的绢蝶栖息地。只可惜季节太晚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nosei.JPG>
Parnassius labeyriei nosei Watanabe (该图转自 国外的绢蝶网站--需用代理服务器才能上)
德母拉上最著名的绢蝶,5月时发生,此次没能碰到.
8月13日 德母拉--察隅
一夜没能睡好,高山反应更加强烈,头疼难忍。最后决定回察隅。
上午搭到一辆卡车,顺利地回到察隅县。
8月14日 — 8月25日 察隅
14日到20日雨下的很勤,几乎做不了什么采集,主要在察隅县休息,偶尔也到北边7公里外的一处林子里采集,没增加什么新东西。工作组那边一直没有任何消息,等的让人心急,却也没办法。21日到25日天阴到多云,我连续在察隅以北20公里到50公里的路段上考察,这段路的两旁都是原始森林,植被非常丰富,海拔在2300-2700米左右。每天吃完早饭都到街上去找察隅——古玉的便车,有时是拖拉机,有时是卡车。然后搭车到20公里外的采集点考察,下午在路上拦便车回察隅。我的运气不错,回来基本都能搭到便车,只有8月25日回来时没有便车,只好徒步走回察隅,直走到天黑才到。
在察隅北边25公里处的森林里考察也是有收获的,采到Euthalia 的一个新种,后来写论文时鉴定不准确,当作Euthalia alpherakyi的一个新亚种发表的,去年和Euthalia的专家Yokochi讨论后又对Euthalia duda类群做了更深入研究,发现察隅的这个其实是个独立的新种,提升为Euthalia chayuensis,此种与Euthalia duda sakota相当接近,但生殖器和外观都有稳定的差异。这个新种按Yokochi的说法在缅甸极北部也被日本考察队发现了。
另外一个大的收获是发现Neptis 的另一个新种。这个新种相当独特,在翅脉上都与近缘种类有明显的区分点。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56.JPG width=300>
8月26日 察隅
我得到消息:工作组将在最近几天出发,于是上街采购。除了方便面,还跑到卖面饼的店里订做了20多个面饼,还买了一些火腿肠、一听午餐肉罐头。另外胶卷也快用完了,察隅县里唯一的一家摄影店里卖的富士卷肯定是假货,但还是决定买了两卷。
下午去县政府打听到工作组将于明天出发,塔青只说是明天有车送一段路,但是具体情况却搞不清楚,也没说怎么集合,只让我到大街上等着。一夜激动的没睡好。
8月27日 混乱不堪的一天——终于踏上去察瓦龙的路
一大早就起床,头脑乱的很,一直担心错过工作组的出发。我把行李背到街上开始等待,等到10点多了,也没见到塔青和所谓的工作组,于是开始着慌了。这时有辆卡车从县政府里开出来,到了街上就停了,后斗上连人带行李坐的很满,街上也有很多老百姓往车上挤,我也慌忙跑过去问,原来这个车就是用来给察瓦龙工作组送一段路的。还是没见到塔青,但是不管这些了,我也往车上挤。真艰难啊,车斗塞的简直没有插针之地,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把背包和自己弄上去的,这里的老百姓有个好处,就是虽然他们也抢着挤车,但一旦上了车,他们会热心的帮后来的人尽可能的也挤上车,这和内地人在火车上占座位的风格很不同。 这个车被挤的太不成样子了,可能是后来的几个工作组成员上不了车了,察隅县政府办公室的主任便出现了,开始维持秩序,让车上的人统统下来,我被弄糊涂了,后来才明白原来这车是送工作组成员去几十公里外的桑久村,从桑久村开始才是马帮的出发点,而这些挤车的大多不是工作组的成员,而是搭免费便车去桑久村的老百姓。结果客占主位,把工作组的人都给挤到车下上不来了。当官的说话还是很管用的,人们都开始下车了,这样工作组的人优先安排好行李和屁股,我也找了个不错的地方,然后才让搭车的人们上来,还是挤的满满的。
中午时分,车开始驶出察隅县,桑久在察隅北边几十公里处,有条简易公路通察隅县,这条路上很少走车,路边的树枝经常扫过我们头顶。闹烘烘的车上我却很着急,因为很明显塔青没来,往下该怎么办还是未知数。
车一直向上攀登,海拔上的很快,不多久便到了桑久村,能看到路边草地上散布的骡子,还有些简易棚子,一些藏族人在里面喝茶,据说这些是来接工作组的马帮。
在桑久,人们把各自的行李都卸下来,到处都是乱烘烘的。这个工作组是由察隅县各个机关单位里抽调来的公职人员组成,也全都是藏族,任务就是去察瓦龙乡做人口普查。多数人都穿迷彩服,因为耐脏。不一会儿我就看到塔青带着墨镜很牛逼的从一辆越野车中钻出来,原来组长是有特殊待遇的,怪不得没在卡车上见到他。来接我们的马帮是由察瓦龙乡政府从全乡各村里抽调的有骡马的村民组成的,他们从察瓦龙出发,带着骡马走了7天来到察隅县,专门来接工作组,而政府服给他们的报酬在我看来真是低得不能再低了,这相当于是给他们派公差,不来不行。他们已经在桑久歇了一天,把骡马都散放到山上去吃草了。工作组要休息一会,煮茶喝,我趁这空拿了网子出去采集,再次采到Esakiozephyrus longicaudatus这个珍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1.JPG width=450>
桑久,工作组在休息,等待马帮们准备好骡马。
下午1点多,激动而混乱的时刻到来了。赶马人把骡马都从山上找了回来,他们带的骡子有多有少。骡子主要有两个品种,一个是所谓的汉骡(和内地的骡子一样),数量比较少,长的很高大,只用于驮货,大多数则都是藏骡,长的比较小,据说耐性好,既驮货又可骑人。人们都把骡马的主人喊做马帮。马帮们用地钉把一条绳子贴地拉直固定好,每头骡子都被栓住左腿排成一条直线,为了让骡子听话,马帮们给每个骡子头上都套上粮食袋,这样骡子就只顾着去嚼美味了,安静地任凭主人往身上装货。马帮先给骡子背上披条毯子,然后才固定货鞍,这种鞍是木制的,很小巧,其结构是只用于栓货,不能直接骑人。有些骡子被选做只驮货,这样就被压的满满的,马帮力求使两侧重量非常平均。还有些骡子是给人骑的,但也是上的货鞍,这里根本没有让人骑的那种马鞍和缰绳,更没有脚蹬子。工作组的成员都带了铺盖卷,用一个帆布套缩成一半大小,然后绑到货鞍上,人要骑的时候就直接跳到骡背上面的铺盖上,凭自己的平衡能力把自己稳定在骡子上面,有些人很有经验,自备了缰绳把骡子笼头栓住,这样便于控制。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骑骡子的。全组里只有组长塔青分配到一匹马,装有传统的骑鞍和脚蹬。装货的时候一片混乱,塔青要负责骡马的分配。我找到塔青,他忙的几乎把我给忘了,骡子可能还不够用,好在他很守诺言,把我安排给一个马帮,马帮把我的背包固定到一匹黑骡上,但是怎么也没法平衡,最后我把睡袋和帐篷都从包里拿出来,裹了雨衣用绳子绑了,这样正好可以和背包平衡挂在骡子两侧,然后把防潮垫叠了几层披到货鞍上绑紧了。到处都忙的不可开交,混乱不堪。等一切都结束后,马帮开始出发了,我兴奋异常,现在知道自己一定能到达察瓦龙了。
一开始的路没人骑骡子,都是步行,穿过很长一片烂泥地后便踏上了依稀可以分辨的一条小路。小路穿行在针叶林中,树上到处挂满了松萝。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同行的工作组成员陆续跳上骡子背。我继续走了一段,最后忍不住也打算试一下,我的那位马帮一点汉语都不懂(其实连藏语的普通话也不懂),比划了半天他才明白怎么回事。在马帮的帮助下,我也顺利的骑上了骡子,只是因为没有铺盖垫着屁股,货鞍隔着防潮垫还是磨的屁股生疼,我紧抓住货鞍的一角,努力保持平衡,骑这种骡子还真的很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2.JPG width=450>
马帮队伍出发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3.JPG width=450>
骑骡子的工作组成员,后面骑红马的是组长塔青,以后的旅程中他基本上没从马上下来过。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4.JPG width=450>
前进中的队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5.JPG width=450>
在森林里穿行,树上挂满了松萝
走过一个塌方区时,为了安全人们都下了骡子,我也下来,那骡子就跑到前面去了,等过了塌方区,我再也找不到我的那匹了,只好走完了剩下的路。以后几天我才知道,分给我的那匹骡子是个狡猾透顶的家伙,而他的主人为了爱惜他的财产,也不去管它,这样我基本上还是靠双脚走完全程的。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一大片空地上,这里就是第一天的宿营地。不一会就炊烟淼淼,工作组被塔青分做几个小组,各小组各找一片空地,搭自己的窝棚,做自己的饭。窝棚都是找两个木棍固定在地上,象晾衣服一样拉出一条绳子来,然后用编织袋材料的蓬布挂上,作成简易的窝棚,只用于挡雨,人们带的铺盖都非常的厚实,所以不用担心冷的问题。马帮们把行李卸下来后,骡子都撒着欢的满地打滚,然后就高兴到跑到山上有草的地方去了,晚上马帮是不用管它们的。人们带着大米、挂面和罐头,有的还带了些蔬菜。因为事先说好管自己的饭,我就要了点茶,开始啃我带的面饼。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6.JPG width=450>
远远看见我们第一天的宿营地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9.JPG width=450>
宿营地全景,人们忙着卸货、生火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68.JPG width=450>
营地里人们都在忙
我也搭起我的帐篷,惹来很多人围观,和几个人很快就混熟了。其中一个干瘦的,朋友们都叫他阿瑞,老家青海的汉族,分配到察瓦龙乡工作了3年左右,这次本来是到了探亲假的时候,从察瓦龙走了7天到察隅,准备回家,却接到县里命令:停止一切休假,必须参加人口普查工作。完!又要再回察瓦龙。不光他一个,其他还有三个也是在察瓦龙工作的,两个是刚参加工作一年的藏族学生(格桑达瓦和拉巴,后来混得很熟),一个是长发飘飘的察瓦龙的公子(以后简称公子,是乡长的儿子)。他们几个需自己负责吃住,因骡马不够,工作组也只负责他们行李的运输,但是没有骡子骑,这样他们几个要完全靠双脚走到察瓦龙去。他们和马帮们关系很熟,和马帮们一起吃饭,住的时候就用工作组的窝棚角落。阿瑞几乎和公子形影不离,这两个家伙在和大伙聊天时唯一的话题就是察隅县的小姐,两人昨晚还折腾了一宿,结果今天走这并不算太长的路就倍感艰难,一直落在后面。
阿瑞没带什么铺盖,只带着羊皮大袄一件,于是聊熟了就住进我帐篷里来。马帮们早习惯了这种野外生活,他们没有正规铺盖,也没有象样的窝棚,只带着一块塑料布和一条毯子。他们自己做饭,主要是下挂面吃,晚上就用货鞍和行李堆起来把塑料布斜搭在上面,钻进去把毯子一裹就休息了。他们最为辛苦,每天装货,卸货都是他们的事。
天很快就黑了,我和阿瑞钻进帐篷,这时下起小雨,在雨声中入眠,外面还时时传来工作组成员榨金花(打一种赌博的扑克)的声音。
8月28日 翻越益休拉山口
清晨很早,大家就被叫起来,天气很冷,风吹地人瑟瑟发抖,起来后就收拾行李,不吃早饭,有人简单地烧了点茶大家分着喝了。马帮们跑到山上找骡马,他们都带着粮食袋,一边喊着“噢西,噢西,噢西”召唤骡子,骡子每天只有在出发前能吃上粮食,所以经不住诱惑,都乖乖的过来让主人栓住了。工作组的队员们只把自己铺盖打理好,别的都不管就开始上路。马帮让我先走,原来是因为马帮们赶骡子走的快,而骡子也不是让人们一直骑着的,基本上是走一半,骑一半,这样,开始的这段路就让骡子空着走。我一直担心我的标本问题,可别把我的包给漏下了,那考察成果就全没了,所以走的比较晚,帮助马帮将我的背包捆好后才走。(后来的几天里我累的麻木了,就不管这些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1.JPG width=450>
沿小路钻入林中,开始了第二天的征程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2.JPG width=450>
回望昨晚的宿营地,这是一片季节性的牧场
沿小路钻进林中,一路都是上坡,路况很差。这里的森林一看就是原始林,非常繁茂,可惜没注意到有什么昆虫活动。走了两个多钟头后还没出林子,我赶上了前面的工作组成员,他们都歇在路边不走了,原来是等后面的骡子,要开始骑行了。马帮们走的确实快,很快就上来了,大家都骑上了骡子。我也等到了我的那匹,马帮帮我上了骡子,我就开始“享受”旅途了,虽然保持平衡相当费力,但是比起自己用双脚走路还是幸福百倍。尤其是这时候下起雨来,把自己裹在雨衣里,随骡子自己往前走,任凭外面风吹雨打,这种感觉虽然有些狼狈但非常幸福。这种幸福的感觉不光我有,大家都感觉到了,前面有人唱起歌来。不一会我们走出了林带,进入林线以上,这里海拔接近4000米了,出现了高山草甸,前面依稀可见连绵的群山,路一直是上坡。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3.JPG width=450>
马帮队伍在林中穿行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4.JPG width=450>
进入高山草甸地带,这时下着大雨
在草甸地带走不多久就停下来,人们开始煮茶喝,简单的吃点干粮,我也啃了口面饼,这东西已经开始变味了,极其难吃,我的干粮准备是很失败的。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7.JPG width=450>
马帮们在煮茶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5.JPG width=450>
工作组的成员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1.JPG width=450>
刚分到察瓦龙工作没有一年的学生格桑达瓦没带雨衣,只好找塑料布自己拼了条雨衣来穿。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6.JPG width=450>
为了和当地人打成一片,我自作聪明地买了顶老式军帽,后来人们告诉我这在当地也过时了。这顶帽子反而让我很显眼
再次出发后就靠双脚了,我们是在朝山口进发,所以都是上坡路,相当辛苦,只有塔青悠闲自得的骑着他的小红马。走不多久人们又停在路边等骡子骑,我也不想走了。大家逐渐骑上自己的骡子,但我的骡子还是没出现,等它出现了,我才发现我的马帮还在很远的后面,只好自己拦骡子了,结果这家伙一看到我就离开小路绕个远道把我绕过去,我就赶快去追,再次超过它后 等在路的狭窄地段拦它,可还是不成功。结果这么折腾了几回,我干脆认了,接着靠双脚走吧。后来马帮赶上来了帮我拦它,居然还是拦不住,这骡子非常狡猾。我只好继续跟在它屁股后面徒步。可能是大前天在察隅考察时徒步走了一下午的缘故,感觉自己腿有点抬不动,继续坚持了很长一段,在一个很狭窄的地段,我的那匹骡子鬼使神差的主动停下不走了,这次是等着我赶到它跟前,而且非常配合,我不用别人帮忙,自己就跳上它的背了。这里离山口已经很近了,山口处的经幡看的很清楚。我分析了一下,这骡子很通人性,看来很清楚自己的职责,但是又很有劳动保护意识,自己决定该干多少活。
再次骑在骡子上,我才感觉到旅行的幸福。马帮们很辛苦,最后这段爬山路由于海拔很高,接近5000米,走起来是很累的。
过了山口后,人们都跳下骡背,一方面是让骡子休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种下坡路上根本无法在没有骑鞍的骡背上保持平衡。从山口远望,远处群山连绵不绝,小路根本无从分辨,从这里还根本望不见察瓦龙的半点影子,路还很漫长,那神秘的察瓦龙还远在群山之后。想到这些大山很少有外人来看见过,便感到一种虚荣心在沸腾,支撑着我继续赶路。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t5.JPG width=450>
过益休拉山口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79.JPG width=450>
回望山口,我那匹骡子的主人在清点路过的骡子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68.JPG width=450>
经常趟水过河
以后都是下坡路。走到天快黑时,我们才停住脚步,在一片傍水的草地上扎营,这里已经有一只队伍扎好了营,是日东村驻守的边防军人回察隅办事路过这里。这晚上我吃不下自己带的干粮了,好在塔青的那个伙食小组做面条做多了,终于吃上了美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82.JPG width=450>
今天的宿营地
8月29日 翻越次瓦拉山口
夜里又下起了小雨,天还不亮大家就起来了,空着肚子在雨中赶路。今天我出发的也很早,和大家一样把行李扔给马帮不管了。队伍散的很开。一路都是草甸,走到快中午时,我们又开始爬坡,远处的次瓦拉山口依稀可见。大家停下来等骡子,我的骡子和马帮出发都很晚,还是没有等到他们。所以只好接着走。走到我明显感觉面红耳赤,呼吸困难了,才等到骡子过来,这次总算没费什么劲,为了便于控制它,我给它栓了个缰绳。骑上骡子后我们离山口已经很近了,骡队盘行而上,前后都能看的很清楚。看来我的马帮也累的不轻,这时也找了匹骡子,他上骡子时很轻松,随便就在行走中翻上骡背了,而且骑的姿势很随便,也不用扶骡鞍。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1.JPG width=450>
骡队向山口挺进(摄于骡背上)
这种朝山口行进的马帮队伍真的很壮观,我想在中国除了察瓦龙地区,再也不会有这种真实生活中的马帮队伍了(不算那些为旅游目的而保留的德钦县的马帮,那些马帮已经变了味)。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2.JPG width=450>
在次瓦拉山口与队员合影,我左边的是医生,右边的是察隅县最能打架的身高近1.9的巴俞疆
一过山口,我的马帮就赶快赶上来,生怕他的骡子累着了,我也自觉的跳下骡背,没想到骡子逃跑的很快,居然把我的一个帐篷包给甩下来了,我只好提着帐篷走了一路,直到队伍下到半山坡略微休整时才再次见到我的那匹骡子,给它绑结实了行李。在半山坡上大家简单地喝了点热茶,啃了口干粮就继续出发。下山的路非常的长,大家都是徒步,等到下到山脚时我回望山口,很难相信我们是从那里过来的。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21.JPG width=450>
半山腰人们在合影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3.JPG width=450>
即使是下山路,塔青也没从马上下来过
天空下起了大雨,队伍拉的很开,前后能差开几公里,我走着走着发现前后都没了人影,就我一个了,好在路就一条,很好辨认。来到一处牧场上,路边偶有简易的藏民盖的木屋,老远看到队伍里的一帮人从一个木屋里钻出来继续前进。原来他们进去歇了歇。我走到木屋旁也钻进去,里面的牧民非常好客,请我喝了热茶,然后就钻进雨里继续上路。我身后还有更多的人,这次我算是走在前面的。不久就钻进一片林子,路上全是烂泥,一脚踩下去能到小腿,需要仔细得选落脚点,很快就满腿都是烂泥了。冷风吹来浑身都打哆嗦,裤子早已湿透了,完全靠雨衣积攒些热气。路上还要过几条小河,骡马直接就淌过去,人却必须选择水浅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满鞋里都是水。
这真是艰苦的一天,前面的人始终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大家几乎是空着肚子没有停歇地赶了一天的路,来到一片草场上,我几乎是机械的走着,快被冻傻了,这时天已经黑了。终于说是要停下来了,这是一片季节性的牧场,海拔仍然很高,有几间临时用的木屋可以居住,里面没有人,大家分成几组分占了。我冻得直发呆,把雨衣罩住头留住点热气,缓了缓才清醒一点。我找到一间木屋,有内外两间,内间已经有几个工作组的成员占了,他们烧起火来,把铺盖围着火堆,已经没有我的地方,我只好在外间把帐篷搭起来。人可能走散了一些,我没有看到阿瑞,据说塔青也没赶过来,也许他们在我们身后别的地方宿营了。
<img src=http://bj.zhiji.com/upload/files/luxing004.JPG width=450>
天色渐晚,队伍还是没有停下,继续在草地上走着
和我住一个屋的几位决定打游击,他们是和塔青一个伙食组的,但塔青没赶上来,背锅和粮食的骡子也都没到。打游击就是到处要饭。我跟他们一块儿去。于是奔走在几个木屋之间,路上都是烂泥和积水,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在一个木屋里我们讨到了热茶,他们饭不够,我们就去另一间,还好,这里饭刚开始做,于是加上我们这几个讨饭的量,大家坐下来等着饭熟。能吃上米饭对我来说真是一种幸福,今天可真累惨了。
晚上钻进帐篷里打开睡袋时发现睡袋有些部位湿了。记得我是很小心的把睡袋放在背包的主包里的,可见big pack的防水性能真的很差。好在睡袋主要部分还算比较干,勉强还能保温,我绻成一团,避开湿掉的部位,进入了梦乡。
关于我们: CCT 康辉国旅- 四川中国康辉国际旅行社 『 点击查看电子地图 』
CCT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旅行社许可证号:L-SC-GJ00030 国际一类社
中国国家旅游局指定办理中国公民出入境游的国际旅行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仙桥北路3号SOHO大厦3楼 - 康辉国旅总部. 旅游接待A23室
TEL:86-28- 86082622 / 86082022 / 86080300 FAX: 86656234
CCT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TD
旅行社许可证号:L-SC-GJ00030 国际一类社
中国国家旅游局指定办理中国公民出入境游的国际旅行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仙桥北路3号SOHO大厦3楼 - 康辉国旅总部. 旅游接待A23室
TEL:86-28- 86082622 / 86082022 / 86080300 FAX: 86656234
Sponsored Links
特别声明:
A:关于美景旅游网独立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版权由我们全部保留;
2、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任何网站及媒体均可以免费使用,如转载我们的文章或图片,
请注明来自美景旅游网 并链接到 www.mjjq.com,商业用途请先联系我们;
3、免责:我们在我们能知悉的范围内努力保证所有采写文章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但不对真实性和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本站采写文章图片如果和事实有所出入,美景旅游网不承担连带责任;
B:关于美景旅游网采用非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页面的文章、图片等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2、免责:由于采集的图片、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内容页面标注的作者、出处和原版权者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您是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版权所有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如果您反对我们的使用,本着对版权人尊重的原则,我们会立即删除有版权问题的文章或图片内容。
3、本页面发表、转载的文章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A:关于美景旅游网独立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版权由我们全部保留;
2、美景旅游网原创文章、图片任何网站及媒体均可以免费使用,如转载我们的文章或图片,
请注明来自美景旅游网 并链接到 www.mjjq.com,商业用途请先联系我们;
3、免责:我们在我们能知悉的范围内努力保证所有采写文章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但不对真实性和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本站采写文章图片如果和事实有所出入,美景旅游网不承担连带责任;
B:关于美景旅游网采用非原创文章图片等内容
1、页面的文章、图片等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2、免责:由于采集的图片、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内容页面标注的作者、出处和原版权者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您是文章、图片等资料的版权所有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加上版权信息,如果您反对我们的使用,本着对版权人尊重的原则,我们会立即删除有版权问题的文章或图片内容。
3、本页面发表、转载的文章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西藏旅游
Tibet Travel
西藏旅游目的地
走进神秘西藏
西藏风光图库
热门点击